文化大县的落寂与重生

时间:2011-12-31 14:56来源:鑫报 作者:杨景玉 翊水 点击: 载入中...
辉煌皋兰如昨夜星辰

  据文史专家称,在清代至民国时期,作为省会重镇的皋兰,辖今兰州市、白银市大部分地区,如此说来,皋兰的前身便是兰州。要说古老皋兰的历史文化,其实更多的就是兰州的历史文化。

  从金戈铁马到如兰之城,这是文史学家对兰州的评定,那么,如果兰州的前身是古老的皋兰,这样的评语同样也适合皋兰。皋兰县因境内有皋兰山而得名,而关于皋兰山的得名,兰州地方史志学家邓明这样介绍:“关于皋兰山的得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光绪时张国常在《重修皋兰志》“舆地”、“物产”中说:“春兰,俗名皋兰。谓皋兰山因此兰而得名也。”,关于皋兰的形态,他是这样描述的:“每丛五六叶,叶窄于韭,长三四寸,(农历)三月抽绿茎,开花如马兰而小,色蓝微紫。近闻亦有香气,移植盆中,雅堪赏玩,但易萎耳。”

  据了解,《皋兰县志》还记载了与蒙恬、狄青、霍去病等人物有关的历史往事。但是,今天更多的人认为,皋兰县志实际是《兰州市志》。而今天皋兰的历史,则应从1957年皋兰县址从兰州城迁往石洞算起。随着皋兰辖区面积的缩小,曾经甘肃的首县也似乎从各个方面沉寂下去,辉煌的文化也被尘封。
 

  皋兰名人辈出如兰飘香

  作为后辈的皋兰人,对这块土地上曾经涌现出的风云人物所知寥寥。因为皋兰对这一块宝藏的发掘整理非常欠缺。

  陇上著名书法家魏振皆(1889-1974)被历代书法界视为“翘楚”,享誉海内外。但是这位大家在自己的家乡却多少显得有些默默无闻。据史料记载,魏振皆名著中,字继祖,号振皆,别号睫巢叟等,皋兰文山村人。1909年入甘肃文高等学堂(今兰州一中),1914年游学北平,考入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习,1918年毕业后曾东渡日本考察学习,期年归国。先后任酒泉中学、武威师范、兰州五中、兰州中山大学(今兰州大学前身)教师、兰州第一师范教务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振皆先生以“具有相当学识”、“夙有声望的文人耆宿”,被甘肃省人民政府聘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他一生热心教育,严于治学执教,堪称桃李满天下。魏振皆的书法篆、隶、行、楷无一不佳,尤以魏碑融楷、隶、篆为一体,艺术造诣极深,最为人们所欣赏。



朱克敏是清代兰州崛起的又一位杰出书画家。朱克敏(1 7 9 2一1 8 7 3年),字时轩,号游华山人、凤林山樵,晚号太华山人,颐道人。甘肃皋兰县(今兰州市)颜家沟人。他的一生正如他曾经自刻的一枚印章文字总结的那样:“乾隆年生,嘉庆秀才,道光优贡,咸丰教官。”这句话基本上概括了他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半生科场徘徊,半生教书育人,终年81岁,自称“五朝老人”。朱克敏自幼苦读经史,博览群书,他毕生从事书画创作,尤以书法成就为最,在陇右颇负盛名。  明日皋兰借力文化从头越

  虽然今天的皋兰在文化上无法回避没落的现实。但是皋兰厚重的文化积淀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还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置身于皋兰人群,也许他们的言语是粗糙了一些,但是仔细聊,多留心,你会时不时捕捉到一些让你精神为之一振的东西,以及他们骨子里对文化的崇敬和热爱。

  大的发展需要大的机遇,面对历史赋予的发展机会,皋兰人除了激情还有智慧。在大兴土木抓好基础建设的同时,皋兰的领导们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皋兰要利用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四方来客和资金,利用好甘肃首县的金字招牌。据了解,为了能够把皋兰的历史和人文优势结合起来,皋兰县准备在挖掘文化底蕴上大做文章,建立皋兰民俗博物馆,把皋兰历史上的名人、文人的事迹和遗墨整理出来,把皋兰的文物和民间实用物品搜集起来,通过展示和陈列介绍皋兰厚重的文化,特别是皋兰地处半沙漠化向沙漠化过渡的地带,其生态的多样化对研究中部干旱地区环境变化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皋兰的石洞乡在修建西电工程开挖的山洞中曾经发现过远古的动物化石(据说是恐龙化石),以及在其他地方发现的鹿化石,在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点上皋兰境内有许多烽燧城堡,这些历史遗迹是这个县城的文化宝藏。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把皋兰民间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县政府还向每个村拨专款搞“一村一品文化项目”,这个村的铁芯子、那个村的太平鼓、还有社火秧歌队、秦腔大戏台,这些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而且也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都市农业

   打开发展的另一扇门

  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主的“三农”问题近年来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出国家在“三农”发展上空前的扶持力度。在这种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也各显神通,在农业发展上提出各种规划,进行各种示范,以期寻求到一条良好的、具有后劲的发展之路。皋兰县2009年提出的五个万亩标准化基地及都市农业的运作,便是比较成功的典范之一。

  皋兰县现有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5万,占总人口的5/6。曾经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的土地上,现在建起了高架大棚和日光温室,种植的作物也变成了荷兰豆、甜脆豆等一些经济作物。值得一提的是,皋兰县领导提出的都市农业更具前瞻性,在城市化不断向前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将前往农村观光、旅游、居住。都市农业将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农村发展打开一扇新的门。

  都市农业充满诱惑

  初次听皋兰县县长宗满德谈到“都市农业”这个概念,觉得十分新鲜。宗县长解释说,都市农业就是过去的现代农业,但它和现代农业又有不同之处,现代农业是单向的,主要是为城市生产、加工、配送农产品,而都市农业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层面,那就是吸引城里人参与,前来旅游和居住……,实际上,都市农业是一种农村与城市的双向交流活动。


记者从互联网查询获知,“都市农业”概念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所提出,它完全区别于近郊农业,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作为多功能农业,不仅生产食物,而且美化环境、绿化市容,以及观光、休闲、学习的重要产业。

  据了解,在世界范围内,较有名气的如日本的体验农业、英国的绿色城墙、德国的市民农园,以及新加坡的农业花园。充分体现出都市农业不仅有经济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文化、社会诸多方面的功能。

  皋兰县在农业定位上,提出都市农业的发展,首先说明了政府部门开阔的眼界。如果能在都市农业的发展上找准项目,综合发展,或许在不久,皋兰的都市农业也将成为国内其他地方学习的典范。对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将和皋兰人一起期待。

  五个“万亩”奠定基础

  正如宗县长所讲,都市农业的第一层面是要为城市生产、加工、配送农产品,那么,皋兰会选择生产、配送哪些农产品呢?皋兰于2009年确立的五个标准化万亩示范基地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记者了解到,这五个万亩标准化基地包括万亩标准化高原夏菜示范基地,万亩标准化旱砂田西甜瓜示范基地,万亩标准化红砂洋芋示范基地,万亩标准化设施西甜瓜示范基地,万亩优质林果标准化示范基地。

  皋兰县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这“五个万亩”的详细情况,其中像“万亩标准化出口创汇蔬菜示范基地”是皋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09年全县工作的重点之一,是以西岔镇的西岔、陈家井、漫湾、团庄、岘子、阳洼窑6村为主要的地域,建设无公害标准化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其中甜脆豆2700亩、荷兰豆2300亩、绿菠菜1000亩、娃娃菜1000亩、西兰花3000亩。而万亩标准化红砂洋芋示范基地,则是以石洞镇明星、丰水、涧沟和黑石乡和平、白崖、中窑6村为主的地域……

  记者还了解到,皋兰县目前的蔬菜加工面积已达100亩,已为兰州市60家蔬菜市场、大学、超市等单位进行配送。而当地的加工、冷储、运输企业已形成了一条龙服务,目前有8座冷库。短期内的打算,是在兰州和白银建立200家配送单位。



景观抓住游客眼球

  城市越来越挤,行走在钢筋水泥间的人们,总有出来在田野里透透气的愿望,他们要去哪里?这也正是都市农业的第二个层面所要解答的问题。

  最近央视热播的《玫瑰园里的老少爷们》,就是一部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拍摄的电视剧,剧中的谢庄种植了一片玫瑰园,又建了一个蔬菜观光大棚,想不到吸引了很多县城的游客,于是,玫瑰园和蔬菜观光大棚便成了当地的旅游重点项目。

  其实,这样的镜头不仅仅是在电视剧中。今年7月,当皋兰县黑石川乡的2000多亩油葵基地中金灿灿的花朵像海洋一样荡漾的时候,田野里阵阵清风送来淡淡花香的时候,兰州市区及周边的大量游人慕名赏花,消暑纳凉。这大概就是皋兰都市农业第二个层面的雏形吧?而作为素有“塞上小江南”、“瓜果之乡”、 “中国第一古梨园”等众多称谓的皋兰什川,因其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每年梨花开时,总有很多城市游人前来观光游玩。而当地的梨园农家乐上规模的接待园已有55家,其中12家接待规模可达千人,还有100多家农户从事旅游接待,农家乐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什川的状态大概是已经较为成熟的都市农业形态了吧?

  “兰州北村”的超强魅力

  “兰州北村”,听起来与兰州在距离上显得非常之近,又因是“北村”,让人马上联想到乡村的田园风光,仅仅是这个名字就令人向往。或许,这样的名字,也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的宗县长才能想得出吧。“兰州北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是当地群众的居住小区,另一部分是要吸引城市住户来这里休闲度假。”宗县长介绍,目前正在皋兰忠和镇平岘建的“兰州北村”具有这两个功能,别墅型的小区内会配备各种基础设施。

  11月16日傍晚时分,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位于皋兰县忠和镇的新农村建设基地,此时工地上灯火通明工人们开始在工地上吃晚饭。忠和镇副镇长朱家富介绍,夏天的时候,周边的山都是绿的,环境特别好。他说,平岘新农村位于省城北大门“省门第一道”,紧邻机场高速,距离兰州市区20公里。该片建筑区规划面积占地270亩,计划建设农宅210院,农宅设计为二层别墅样式,有三种不同面积的套型。配套建设文化广场、居民活动中心、卫生所等基础设施。“我们打算将在2011年全面完成新农村住宅和各项配套建设,努力把平岘新农村打造成‘省门第一道’亮点示范村,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积累经验,树立样板。”而宗县长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未来要将高速公路旁能开发的山沟都开发成生态住宅小区。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爱唠叨的妈妈
  • 这样的蓝天,你见过吗?
  • 让网络失信者付出承受不起的代价
  • 人民日报:别让网络变“痰盂”
  • 网络语言要查杀低俗的“毒”
  • 最简单的几种攻击和防范方法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