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娶貂蝉之后怎么办?——临洮县域经济与文化

时间:2011-12-31 15:09来源:鑫报 作者:杨重琦 俞晨元 许 点击: 载入中...

巧娶貂蝉之后怎么办?
——临洮县域经济与文化考量之二

记者  杨重琦、俞晨元、许文斌、童 微、王占东、孙雅彬

  
阅读提示
  ■距今约5000年历史的马家窑文化、约3000多年历史的辛店文化、寺洼文化也都因首先发现于临洮而得名;从秦长城的雄伟壮丽到大唐哥舒翰大雪满弓刀的豪情;从“老子之争”到通过商标注册“巧娶貂蝉”……临洮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李氏祖地还是老子归天处,可惜大多是传说演义,缺失遗址实物的佐证,这不能不是临洮文化的一大遗憾。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已不仅仅是一种精神食粮,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不论是欣赏名胜古迹的旅游,还是城市周边的农家乐,其吸引点无非是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而其结果则是将这种地域文化转变为经济效益,既提高了知名度又发展了经济。
  ■没有了现实中历史遗留的实体,没有对这些实体的保护、开发和充分利用,再多的传说也起不到作用。
  ■临洮需要加大对文化遗址的现代性研究和开发,以适合现代人的旅游思潮。譬如,像秦长城遗址这样的文化遗存本是临洮的开发重点。

        翻开中国历史,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的甘肃,在汉唐很长一段时期,既地靠京都长安,又拥有河西走廊,既有陇右这样的军事重地,又有天水这样的帝国粮仓和马厩,经济繁荣,各民族交往十分频繁,遗存的名胜古迹和文物景致密如繁星。据可靠资料印证,甘肃至少有八大文化系列,即: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彩陶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伏羲文化、崆峒文化、秦文化、周文化等。不光有不胜枚举的自然景观,更有令东部沿海省市所艳羡的历史文化景观。在这中间,古陇西郡郡治之地临洮(古称狄道),自然有些很多的话要说。

  距今约5000年历史的马家窑文化、约3000多年历史的辛店文化、寺洼文化也都因首先发现于临洮而得名;从秦长城的雄伟壮丽到大唐哥舒翰大雪满弓刀的豪情;从“老子之争”到通过商标注册“巧娶貂蝉”……临洮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是和所有的甘肃古文化利用一样——那就是:当前除了以敦煌为代表的丝绸之路成为黄金旅游热线外,其他景观均没有形成气候,古老文化与现代产业并没有很好结合。临洮亦是如此。

  马家窑文化早期半山类型(资料图)

  留存遗址知多少?

  公元前280年秦昭王始设陇西郡,郡治就在狄道,从战国至秦汉的五百年间,狄道一直是陇西郡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从陇西李氏始祖李崇为首任陇西郡守后,李崇及其子孙便居住于陇西狄道。陇西李氏祖居地槐里在县城东廿铺的槐树村,现存西汉太尉李仲翔家族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500多年前,老子离开洛阳,出函谷关向西,之后再也无人知晓其下落。《史记》笼统地说他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列出了老子在甘肃的大致线路:出函谷关、过大散关、由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又回到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去世。

  无论是李氏祖地还是老子归天处,可惜大多是传说演义,缺失遗址实物的佐证,这不能不是临洮文化的一大遗憾。

  “貂蝉故里”出美人

  泱泱洮河,孕育了灿烂夺目的华夏文明,也滋润了无数娇艳美丽的洮河女儿,貂蝉便是出生在洮河岸畔风流千古的女中英杰,她的芳名,伴随着洮河的欢歌散发着亘古不绝的馨香,它的故事在这里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在洮河西岸的潘家集貂崖沟,临洮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出生地。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确有貂蝉其人,她姓任名红昌,是东汉陇西郡临洮人。秦代无名氏《锦云堂·连环计》剧中记载:“貂婵临洮人,姓任,名红昌。因兵乱,流落司徒王允府中,貂蝉聪慧多智,王允以亲女相待。”为助王允为国除奸,年仅十八岁的貂蝉居然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巧施计谋,用“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又借吕布之手杀死了董卓。至今,貂崖沟的胭脂川马家集东街口,有青石一块,传说中是貂蝉踩石上马入蜀的出发地。从此,一个绝代佳丽,便与东汉的政权存亡联系在一起。可惜,姐只是个传说。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明确记载,是“起自临洮,至于辽东”洮河对面高大的烽火燧至今犹存,当地人称之为土墩子,这才是临洮的文化精品。

  地域文化

  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变
南屏山的神龟奇石(资料图)

  除了历史留给这里丰富的文化遗产外,临洮还有包含浓郁黄土气息的花儿风情,古韵悠然的社火表演和传承千年的剪纸艺术,藏族拉扎节、傩舞羯鼓。然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时代是息息相关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已不仅仅是一种精神食粮,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不论是欣赏名胜古迹的旅游,还是城市周边的农家乐,其吸引点无非是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而其结果则是将这种地域文化转变为经济效益,既提高了知名度又发展了经济。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积淀的临洮,近年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使文化旅游业成为极具潜力的新兴优势产业。为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临洮县充分发挥“貂蝉”文化品牌,变文化品牌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临洮“商旅活县”、“文化兴县”战略的实施,不断提升临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拿当前临洮县的房地产产业来举例,拥有54万人口的临洮县,仅房地产占地200多万平方米、30多个小区的住宅开发。以这组数据来看,仅靠临洮本地人是无法消化这么多的房地产。正因为临洮所占文化资源的优势,以及地域的优势,很多外地人选择在临洮购房居住。临洮县宣传部副部长曹玉孝介绍,临洮县的房产有50%的居住人群属于外地人,现在的润苑小区70%的人是外地人,一种是甘南人、一种是兰州人、还有一种是新疆人,这些新疆人主要是来自当年进疆军人,进疆的女兵大概有1200多人左右,男女兵大概有5000人。如今这些人落叶归根,思古之幽情,因此都返回故乡来买房居住。

  如今临洮县又完成貂蝉故里和貂蝉商标的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已从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两类商标共计87个类别、712个商品。巧娶貂蝉之后,如何利用文化打造旅游发展呢?目前,该县正在策划实施临洮、康乐、和政三县“貂蝉故里”两日游线路的开发工作。突出旅游主线,着力打造文化临洮。并全方位推进了遗址保护、史料挖掘、学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对外交流的各项工作。这足以表现出临洮注重了文化与旅游的对接与融合。

  基于此,合慧经济研究机构认为:临洮文化资源在挖掘整理民间传说的同时,要重点开发保护古遗址遗迹。换句话说:如果仅仅是传说整理而无实证遗址,就使临洮文化陷入“虚无缥缈”之中。临洮需要加大对文化遗址的现代性研究和开发,以适合现代人的旅游思潮。譬如,像秦长城遗址这样的文化遗存本是临洮的开发重点。

  挖掘文化资源

  不只是需要一个“名分”
 临洮境内的战国秦长城遗址

  尽管近年来临洮利用自身的优势做了一些文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种成效和一个“文化强县”、“旅游大县”的距离还相差甚远,因为很多文化还停留在概念和典故里,甚至是没有真凭实据的古老传说,而对于更多想了解这些历史和文化的人们来说,肉眼所能见到的实体才更具有吸引力,哪怕是一点残垣断壁,就如同阳关墩墩山上的烽火台一样,虽残缺不全,却依然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去观赏,其实人们看的并不仅仅是那几面墙,人们所看的是对历史的一种瞻仰和回味,也是内心深处的心愿。所以,没有了现实中历史遗留的实体,没有对这些实体的保护、开发和充分利用,再多的传说也起不到作用。从这个层面上说,文化资源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分”,而是对“名分”的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当这种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在不断的宣传和积累中实现经济效益时,这种各省份之间争夺才会显现出它的实际意义,否则同是中国文化,何来争夺之说?

  本次临洮算得上是巧娶“貂蝉故里”。这只是一个开始,并非结局,而这个过程会是相对漫长和艰辛的,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这其中是需要一个“文化产品”载体的链接。临洮在拿到“貂蝉故里”,并将这种“品牌”发扬光大,这是摆在临洮人面前的考题。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我的“貂蝉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