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坡“蜕变”山水名城

时间:2011-12-31 16:23来源: 鑫报 作者:张小燕 郗建农 点击: 载入中...

西部大开纪念特刊
黄土高坡“蜕变”山水名城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兰州正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走在每天所经过的街头,你会蓦然发现许多曾经熟悉的地方突然变得陌生起来,曾经图画中梦幻般的景致活生生地矗立在眼前,鲜花在都市中灿烂起来,水车在黄河边竖起来,河道慢慢地变清澈,连一些多年不见的水鸟也在黄河滩涂飞翔游曳,很多景致在飞速的变化中焕然一新。

  十年时间,兰州举全市之力,打响了一场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艰苦战役。一个天生丽质的美丽城市,一个曾经因污染而被戴上环保“黑帽”的城市,“铁”了心进行着一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硬仗……

  蓝天白云,这种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现象一度成为许多兰州人的梦。两山夹一谷的地理位置,狭窄碗形的谷地地形,周边环绕着容易形成粉末形状的黄土,加上工业生产、人们生活污染以及来自内蒙古东部河西走廊的沙尘等一系列气候问题,使整个城市上空笼罩着层层雾霭和烟尘。

  工业集中,布局不尽合理;能源结构形成了以燃煤为主的污染源;特殊地理、气候条件等许多原因,使兰州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曾一度被沸沸扬扬炒作为“卫星照片上找不到的城市”,“是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首”,这些言论虽无据可依,但至少说明了这座城市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空气中混杂的煤烟、汽车废气和贫瘠的黄土山岭的尘沙,使得这座拥有300余万人口的西部城市周围的空气成为地球上最不适宜人们呼吸的。被污染的环境使兰州经济实现飞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健康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为兰州人实现这个梦想插上了翅膀。随着西气入兰工程的全面完工,兰州开始着力改善能源结构,推进项目建设,调整和改进工业结构,加强环境管理,严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于是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实施,“西热东输”供热工程完工,关闭上百家污染严重的工厂,将兰州80%的发电燃料从煤改为天然气,多使用风能、太阳能和水电。污染使兰州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背上了恶名,但兰州人正在尽最大努力来改善这个问题。

  西部大开发的这10年,正是兰州蓝天梦逐渐实现的10年,随着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关停并转、限期治理等多种手段的齐头并进,随着兰州市一系列治理措施实施的到位,兰州上空那些困扰这座城市多年的“火龙”、“黄龙”、“黑龙”相继消失了,雾蒙蒙的天气慢慢减少了,消失多年的小鸟鱼儿出现了。兰州人的蓝天白云梦逐渐实现了,10年一战,兰州成功摘掉了环保“黑帽”。

  兰州市环保局相关人士表示,西部大开发的10年,也是兰州通过实施多项工程,治理并巩固大气成果的10年。

 

  十年,兰州成功摘掉环保“黑帽”

  “我们要坚持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双赢,要抓好碧水、蓝天、生态等工程建设。要以赤子之心,用感恩的情怀,去整治污染,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十年间,兰州市历届政府保持着这样一种信念。

  十年来,兰州市一直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首位,除大力实施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外,兰州市还重点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工程、蓝天工程、123清洁工程等一系列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战略项目,全方位立体化地将环境治理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兰州是黄河流域惟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为突出山水城市特色,兰州逐年加快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和黄河风情旅游线综合开发工程,把黄河市区段40公里两岸道路桥梁建设、河堤修砌加固、航运河道疏浚、旅游景点开发、城市建筑风格以及绿化美化亮化融为一体,将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汇集其中。单是一条百里黄河风情线,就足以体现出兰州在水的打造上所下的功夫:“绿色希望”、“搏浪”、“平沙落雁”、“丝路驼铃”等主体雕塑使风情线俨然成了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向人们娓娓诉说着兰州悠远的历史;风情线又像一座植物园,百草园、百花园,草坪和花坛上的树木荫翳蔽日,松、柏、云杉等几十个树种迎风摇曳,尽展妙曼身姿;每天清晨,人们迎着朝阳,沐浴清风,来这里打太极拳、跳舞、做操、漫步、做深呼吸,有的还在这里一展歌喉,或漫“花儿”,或唱秦腔,快乐地享受着生活的每一天。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质变坏,7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不洗马桶盖的兰州“龙须沟”,曾让沿岸居民怨声载道。其无论春夏秋冬散发出的阵阵恶臭成为兰州久治不愈的城市建设顽疾。2005年,以南河道综合整治为代表的黄河水环境治理、实施“碧水计划”的建设生态兰州的序幕拉开,四年来,通过各方努力,南河道终于以靓丽姿容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随着雁滩南河道沿途91个排污口的全部封闭,不仅南河道的水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黄河兰州段流域的水质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成为下游沿途城市的生命供给源泉。

  兰州市建委相关人士表示,南河道综合治理既是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也可解读为人居环境工程、和谐社会工程、民心工程。其最终目的就是以改善兰州人居环境为目标。事实证明,通过这一甘肃省最大生态工程的实施,这一目的达到了,南河道鲤鱼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十年,生态品牌改善人居环境

  感官的直接,如今又有了科学的数据得以证明——兰州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的天数2007年为271天,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60余天,空气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全市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

  “从1993年首次出现越冬候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越来越多的水鸟来到兰州黄河湿地栖息和越冬。现在每年来黄河兰州段越冬的候鸟有26种近万只,多的时候有14000只左右。事实证明,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通过我们多年的努力得到了恢复!

  兰州市在生态环境整治方面取得的成绩,市民有目共睹,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仍然让兰州人多少有些尴尬:每到冬季,兰州市空气污染指数一直位居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前列,这与兰州市打造“生态城市”的目标相比,差距甚远。

  对此,兰州市以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践行宜居城市的打造,自始至终将山水城市确定为这个城市发展的总体定位和目标。在四版总规中,提出“一河两翼三城四片区”城市发展的特色定位和特色品牌,力图以黄河为轴,两山为翼,完善跨河形态,构筑昼夜山水整体空间新形态;以“抽疏”战略优化提升城关、七里河老城,安宁新城、西固石化城“三城”;老城优化走“高层低密度”的集约发展之路,坚持“显山露水增绿,节地减排宜居”规划管理原则。

  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企业创造一流的发展。在历年兰州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实施“环境立市”战略,走山水路、打山水牌、建山水城,实现环境再造、功能再造、活力再造,通过提升环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实现兰州城市转型、产业转型、整体发展战略转型成为其主要内容。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兰州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在大兰州的胸怀里,装着的是一个大大的理想——把兰州建设成为一座黄河之畔的“宜居之城”,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享受到真正属于自己生命阳光的生活品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兰州更是一座闪耀着生态文明之光的城市。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宁夏新闻出版广电局: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再“亮剑”
  • 专家解读新国家安全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维护国家网络空
  • 新华网评:争做“中国好网民” 守护美好网络生活
  • 首届“网络诚信宣传日”倡议书
  • 人民日报:别让网络变“痰盂”
  • 网络语言要查杀低俗的“毒”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