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 打造中国新型资源型发展模式

时间:2011-12-31 15:57来源:鑫报 作者: 鑫报经济分析团 点击: 载入中...
2011甘肃经济六大战略思考系列之五
庆阳 打造中国新型资源型发展模式


董志塬的春天


 
        千百年来,董志塬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而现在董志塬的皇天厚土之下发现了天然气和煤炭,昔日煤炭资源匮乏的庆阳一跃成为资源大区,这对农耕文化浓郁的庆阳区域是惊喜也是挑战。惊喜的是有了资源,挑战的是能否摆脱农耕文化的束缚,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视野重新定位庆阳的经济地位,一个农业地区突然间面对资源型的工业大潮会有很多不适应,当庆阳成为甘肃最重要的能源基地这一时刻的到来,庆阳所需要的是以国际视野开采地下富矿,从而使庆阳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产生历史性的转变。

  关注指数:

  ★★★★★

  

  关注理由: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在陇东这方黄天厚土之下被发现,以及国家关于《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政策的出台。一直是甘肃粮仓的庆阳市猛然间遇到了从传统农业城市中跳出来,另有矿山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以及人脉资源迎头赶上工业化城市脚步的机遇。

  然而,长期受农耕文化束缚的庆阳市在面对重大机遇时,也许会有很多不适。因此,我们提出庆阳市要以积极的心态;新潮的思路;国际的眼光来看待脚下的富矿,多方着手做好准备,来完成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惊险一跳”。

  历史 从“于胥斯原”到“陇东粮仓”

  作为全省重要的产粮区,庆阳因有“天下黄土第一原”的美称而让世人皆知。叶片似的董志塬平坦而宽广,不仅在庆阳的黄土残原中排行第一,而且在全国所有的黄土高原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黄土层最厚。庆阳东有郁郁葱葱的子午岭,西有高耸险峻的六盘山,北有连绵不断的丘陵,向南缓缓倾斜,全境形成了北高南低的簸箕形状,故有“高原盆地”之称。对于地处“盆地”的董志塬,民间尚有“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边”之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庆阳的粮食生产一年上一个台阶,粮食产量平均以13.74%的速度增长,每年进入国家储备和流通领域的夏粮都在1亿公斤上下。

  “陇东粮仓”由此被人们所认可。以农业经济结构为主的庆阳市,在改革开放30年来,虽有美誉,但干旱半干旱气候造成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脆弱的生态植被条件,使得这里经济发展缓慢。2010年,庆阳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40元。截至目前,庆阳市所辖8个县区中,仍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省级贫困县。

  然而,大自然总是公平的,地上没有地下补,如今黄天厚土的董志塬埋藏着令世人瞩目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黑色资源。庆阳石油煤炭资源富集,境内油气资源总量近40亿吨。煤炭预测储量2360亿吨。具备建设千万吨级大油田、亿吨级大煤田和千万千瓦装机容量煤电基地的资源条件。

  当石油、煤炭、气田等得天独厚的黑色资源禀赋给了庆阳聚集财富的砝码,让庆阳人惊喜之外,让庆阳人困惑的是怎样利用上天赐有的资源,从“富饶的贫困”中突围出来,加快当地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除了为工业社会带来巨大生产力,推动工业发展外,它还可以进行深度加工,经过深加工,煤炭能制成成千上万的各种化学产品。庆阳煤炭资源富集,煤质优良,截至目前,累计探明煤炭储量已达118亿吨。但在对煤炭资源的利用方面,庆阳还处于最初的待开采或开采阶段,深度加工几乎没有涉足。在石油资源的开发开采炼制深加工方面庆阳同样处于初级阶段。最新资料显示,2010年长庆油田全年生产原油1825万吨、天然气211亿立方米,现已探明油气总资源量28.47亿吨,成为国内仅次于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的第三大油田。然而与此不相匹配的是石油深加工的产业链在庆阳区域内较少,对当地经济贡献不够。这就大大影响了庆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庆阳市是个农业大市,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工业化水平落后。数据显示,2009年该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4.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0.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7.50亿元,产业结构为14.64∶59.71∶25.65,当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67.4亿元,石化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0%以上,地方工业和私营工业在工业总量中比重更小,全市农村的工业化水平仍比较落后。在全市劳动力中,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比例极低,工农剪刀差难以缩小,致使一二三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拥有丰富能源的庆阳呈现“富饶的贫困”现象,致使城市化、工业化进展缓慢。

  机遇来临 庆阳怎样利用

  近年来,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庆阳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2009年,甘肃省提出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把庆阳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作为东西“两翼齐飞”中的重要一翼。庆阳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承担着在全省跨越式发展中发挥率先突破和创新引领作用。2010年,国扶47条明确提出,要“积极打造陇东、河西两大能源基地”、“加快陇东煤炭、油气资源开发步伐,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庆阳、平凉为中心,辐射天水、陇南的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这标志着庆阳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社会站在了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起点上。

  当庆阳被赋予“煤炭、油气能源化工业基地”重任的时候,庆阳将面临所有资源型城市共同存在的问题,即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建立地方工业的完整体系,否则就会面临白银这样的矿山型城市的困境,即资源枯竭之时就是城市衰落之时。

  现在的白银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在加紧重建。庆阳应从白银身上吸取教训,在煤炭利用和油田天然气开采中,坚持两大原则,一是走循环经济的路子,用足用活国务院对甘肃循环经济试点的政策,不以牺牲环境做大经济存量,而是以优化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工业,在顾全大局的背景下,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地争取“地方利润最大化”。

  两大规划给力庆阳

  由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完成,有望今年获批的《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战略规划》与《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为革命老区庆阳勾勒了未来发展蓝图。

  庆阳现存的“南梁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是国家、省、市分别确定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渊源,及诸多历史积淀和文化资源,庆阳市历来都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资源开发和全民创业的重要抓手。但长期以来,囿于体制等各种原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未给当地带来相应的经济回报,红色资源的优势似乎也并未得到有效发挥。

  该如何把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随着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被列入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后,庆阳该如何利用这一史无前例的机遇和人脉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呢?

  纵观全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典范,“延安模式”无疑是庆阳最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延安就曾充分利用红色品牌效应,从制约本地旅游发展的食、住、行问题入手,以项目为载体,以优惠政策为前提,优化投资环境,采取各种灵活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抓住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极好机遇,依托特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旅游公路、步行游道及旅游景区停车、环保环卫、供水供电、安全等旅游配套设施。以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达到“吃、住、行、游、购、娱”等三产业要素的最佳整合,逐步优化提升“红色旅游”的品牌效应。

 

  城乡一体化 考量庆阳明天

  庆阳工业基础异常薄弱,原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的庆阳毛纺织厂、庆阳农机一厂、农机二厂、西峰卷烟厂、西峰火柴厂、镇原造纸厂、镇原啤酒厂、镇原五金厂、宁县纺织厂等本土企业全部倒闭。因此庆阳只能依靠地下资源。对于庆阳来说,拥有能源就是它今后发展的最大优势。尽管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但21世纪仍然是“能源经济”时代。庆阳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拥有充足的电力资源,拥有储量高达2300亿吨的煤炭资源,这些资源对庆阳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光靠这些资源还不足以推动庆阳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真正能使庆阳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是城乡统筹一体化,即以城镇化为单元的农村结构的变化,使庆阳彻底摆脱农耕文化而与时代同步。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相对落后区域的发展往往面临很多挑战,庆阳正属于这样的区域。庆阳市要真正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率先发展,核心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而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是工农、城乡、区域、环境各方面发展的协调推进。鄂尔多斯的经验表明,只有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避免因过分依赖资源开发而导致经济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庆阳虽辖1区7县,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它并不是一个大城市,而是由许多小县城组成的县城网络格局。西峰区作为庆阳市唯一的区,城镇人口相对集中,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步伐也相对较快,而遍布辖区的其他7县则均是小县城,并且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导,经济状况也不相上下。小县城密布的地区无疑是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一片沃土,要在庆阳地区推行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往往会比经济发展迅速的大城市容易得多,简单得多。

  然而,县域经济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7个县城发展程度的差异和不平衡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庆阳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庆阳县域之间必须捆绑为一个互补发展的整体,以形成县域经济互联互动,协同推进,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有了这样的基础,庆阳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将不是难事。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围绕“统筹”做文章,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以资源结构为架构,以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统筹作为重点,把农业纳入工业经济发展的范畴,把农业生产当作工业的一个“车间”,着眼于壮大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形成工农业协作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不能仅仅依靠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通过把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依靠二、三产业致富农民。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禁毒倡议书
  • 中国互联网禁毒公约
  • 《中国互联网禁毒公约》发布 58家企业共签禁毒承诺书
  • 中国网络诈骗研究报告:虚假兼职被骗90后占一半多
  • 新华网评:争做“中国好网民” 守护美好网络生活
  • 打造“放心产品”恒大引领中国食用油新时尚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