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会战艰难多

时间:2011-12-31 16:52来源:鑫报 作者:杨重琦 张小燕 吴 点击: 载入中...
兰州“一号工程”纪实之二
百日会战艰难多

“肩上挑着兰州市民的期盼”
  大战前的空气是凝重的,从“一号工程”指挥者、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到工地技术施工人员,人人都感到肩上担子的重量,尤其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
  从3月5日第二批管网工程开工,到6月28日基本完工,在这100个日日夜夜,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污水全收集管网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班子的成员顶风冒暑、起早贪黑地奔波在施工现场,排忧解难,督促进度,严把质量关。在工程的重要阶段和环节,他们经常值守在施工现场,实地解决疑难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明确质量目标,强调施工现场必须文明规范,建设过程必须规范有序,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按图纸、按工艺、按操作规程施工,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对工程全方位、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对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部位及夜间施工的工程质量加大抽检力度。对施工单位实施激励制约措施,制定兰州市城区污水全收集管网建设工程月度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文明施工等4个方面,要求各施工现场“六牌一图”设置整齐、明显等;考核方式采取现场踏勘、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的方式进行。一系列施工措施的管理制定,确保了工程高质量完成。
  2010年2月23日,正月初十,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市长袁占亭前往市城乡建设局专题调研,指导部署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项目工作。
  作为新任市长,面对如此规模的工程,袁占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兰州市的80条道路要“开肠破肚”,且主要集中在城关区的核心区域,如何将给交通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如何尽量减少由施工给居民、单位带来的影响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袁占亭的案头。作为博导,且有在工业城市担任过市委书记的经历,他对兰州市污水全收集工程有着更专业、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个工业城市,随着城市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兰州的“城建”重点已经开始转向提升城市功能和构造更好的人居环境——水环境治理,让黄河更清更美;排水管网改造,将使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无忧。
  另一方面,节能减排,显示了国家彻底解决环境问题的意志和决心,而兰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他看来,城市生态文明应该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负责、个体对群体的生存负责、前人对后人的生存负责。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让兰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事关兰州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事关所有市民的福祉,是优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大举措。
  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袁占亭要求各单位把抓好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项目与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联系起来,精心组织,系统安排,强化责任,做好宣传,通过超常规部署、精细化施工,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国务院和省、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号工程”改造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许多单位和个人都要牺牲一些局部或个人利益。如果没有全局观念,没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没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根本不可能如期完成任务。所有“一号工程”的参建单位,只有两个字“拼了”!他们发扬连续作战、顽强拼搏的精神,充分展示了城建职工的铁军形象。一个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虽然在物欲横流的拜金社会,但还是有那么一批人怀揣梦想,憧憬理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全新的人生价值观,他们是一批“铁人”组成的“铁军”,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不已。
  在兰州市实施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网布局非常复杂,有的像蟒蛇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有的像碉堡密密麻麻一个连着一个,并不像图纸上画的那样准确。在招标工作结束后,兰州污水全收集工程项目办的12人经常与设计部门人员实地走访,在每个点上,将井盖打开,研究地下管网布局,有时必须要亲自下到井下,实地探测地下管网布局,工作难度之大难以想象,只有实地路探勘察后,才能做出施工图。
“晚上做梦都是在挖沟槽”
  陈进篪,兰州污水全收集工程项目办现场组负责人,重庆人,1990年毕业于甘肃省交通学校道桥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七里河管理所,从管道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先后干过负责维修管道和施工设计等多项工作,20年来陈进篪把人生最精华的岁月献给了兰州的市政工程。如今陈进篪已经没有一点重庆口音,操一口典型的兰州普通话。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显得格外干练和成熟。他深知管网工程专业化强,今天铺设的管道,不仅仅是将它铺设完,重要的是今后的管理不能出任何问题,因此他对工程质量要求格外严格。
  说起这100多天的日子,个性开朗的陈进篪眉头微皱,并自言自语道:“其中的苦和乐只有自己知道,如何负责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如何用先进的施工管理办法进行文明施工、如何带领施工单位去争创文明施工口碑、如何做好对内对外的协调等。”
  说起困难,陈进篪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并不时用手抚着自己的额头略有所思地说:“工程中遇到的难度确实是让人想不到的。兰州的油污干管好比安放在城市中的一枚炸弹,从兰化到雁儿湾,共有6处与油污干管交叉,施工中遇到的污水管网和油污干管的交叉点是异常危险的。每次在施工方进入施工地之前,必须负责将油污干管概况清楚地告诉施工方,以免发生安全事故。而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谨慎的处置,已成功穿越了3处油污干管,剩余的3处也即将穿越。”
  “工程施工中,就怕遇见特殊地质,可往往是你怕什么来什么。”“说起另一处对工程影响较大的点则是西津线一段500米特殊地质,由于土质问题,塌方特别的厉害,如果采取和其他地段一样的大面积开挖肯定是不合适的,此种方式的施工性质必须放弃。反复思索与探讨后,施工方采取小面积作业,先打孔,后开挖,形成顶管形式作业。现在好了,这难啃的骨头终于被拿下了。不怕你们笑话我,那段日子,我连晚上睡觉做梦都是在挖沟槽。”
“能参加这个工程是我的荣幸”
  孟庆亮,兰州污水全收集工程项目办前期组负责人。这位山东汉子热情豪放,他一家三代奉献市政的故事令人感动、令人钦佩。
  孟庆亮的父亲上世纪50年代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兰州。老人是兰州市第一批管道护卫成员,是兰州第一任管理护卫队队长,现在虽说退休了,但走在路上要是遇见井盖丢了的情况,一定是第一时间打电话;要是遇见没有摆放好的井盖,就去把它放好。孟庆亮1978年当兵,1982年复员后来到七里河所工作,一直从事市政设施管理。现在孟庆亮的儿子仍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并参与了此次的管理工程改造。
  古有满门忠烈的感人故事,今有一家三代奉献市政的动人故事。孟家薪火传承矢志不渝,是市政职工的一个缩影和精神写照,正是这样一批奉献者,挑起了兰州市政的大梁,无愧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称号。
  采访中,孟庆亮多次对记者说:“干这么大的工程,怕就怕百姓的不理解和百姓的投诉。”今年的施工主要集中在城区的主干道上,曾经在皋兰路一带施工作业时,就被投诉过。说是工程噪音太吵,影响市民休息,但是这个工作必须做,结合百姓的反映,施工单位大型设备作业都在22时前停止,22时后人工作业。“其实,百姓的理解比工程中遇到的任何难题还要重要……”孟庆亮说,在工程刚开始时,有一次他乘坐的公交车遇到大堵车,车厢内纷纷响起市民抱怨的声音,骂领导、骂市政、骂交通。听着大家的怨气,他再也坐不住了,不好意思地悄悄走下了公交车。可谁知一回家,家里人又调侃似地对他说,今天你们又被市民埋怨了吧。
  “如今,随着工程一天天顺利的进展,我们终于可以骄傲地说,今后兰州下再大的雨,也不用担心会被淹。如今从河口新桥一直到雁儿湾都有管网铺设,兰州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排水管网系统。而到明年年底时,黄河边100多个污水管道将不再流污水,兰州环保节能减排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孟庆亮骄傲地说:“能参与这个工程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们全家的运气。”
  “一号工程”提升了兰州的排污能力,也锻炼了市政工程队伍,在这支队伍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一批80后的员工得到了磨炼,在由14人组成的项目部中,有五六个80后的小伙子,由于施工任务紧张,虽然都有女朋友,但却不能花前月下。他们说,一生能参加这样一项工程的建设是他们的福分,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苏宁启动“百日会战” 818苏宁易购主动“亮剑“
  • 重点工程“百日会战”拉开序幕
  • 艰难险阻挡不住放飞的梦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