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 旅游资源独特
“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新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到西汉时期的归汉设郡,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几易其主到隋唐时期的闾阎相望,从吐蕃时期的大力弘佛到归义军时期的苦心经营、西夏元明清时期的日渐衰落,敦煌展现出了中国各个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具有近4000多年的文明历史。 历史上的敦煌,是塞种、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集散的大舞台,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集结地,是丝路边塞文化、两关长城文化和东西方文明交融汇聚的结点。著名敦煌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打开了中国通向西域、中亚乃至欧洲的门户,汉代设置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进一步从军事和设施上保障了这条横跨亚欧贸易通道的畅通,这时的敦煌已经是华戎交汇的大都会和举世无双的“佛教艺术圣地”。进入七世纪后,大唐王朝的富庶和开放,使“丝绸之路”贸易达到了鼎盛。千百年来,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和佛教文化昌盛,敦煌成为这条亚欧大通道上最闪亮的一颗明珠。闻名于世的古丝绸之路就起源于这片圣土,汉唐丝绸之路的兴盛,使敦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佛教文化由这里西传东渐,使敦煌长期以来吸收了古丝绸之路上荟萃的各种文明精华,形成了它开明开放、兼容并蓄的历史传统,创造了举世仰慕的敦煌文化。敦煌市197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敦煌市,1992年经甘肃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敦煌旅游经济开发区”,1998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29个“感动世界品牌城市”之一、全国8个“国家旅游名片”城市之一、“市民最满意城市”之一、“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城市”、“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2010年十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优秀城市”、“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和“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县级市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敦煌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奇特迷人。境内现存各类文物景点24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4A级景点3处(鸣沙山?月牙泉、阳关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3A级景点4处(敦煌影视城、三危山景区、敦煌夜市、敦煌同舟岛)。特别是被称为“文化瑰宝”的莫高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被国家列为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奇观鸣沙山?月牙泉,著名的古关遗存玉门关、阳关,保存完整的汉长城、河仓城和大自然神工鬼斧、妙造天成的雅丹地貌(魔鬼城)等等,这一切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寻秘探幽、观光览胜,使敦煌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热线上的黄金旅游点。近年来,敦煌市大力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加快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已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渥洼池绿洲旅游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观光区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等五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其中,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被评为中国最美旅游胜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评为“中国旅游品牌十强景区”。
敦煌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既是数千年华夏文明的宝贵“资源库”,也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博大“基因库”。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省委做出了“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决策和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构想,省委王三运书记指示我们要“加快建设敦煌文化城”。省委宣传部连辑部长也提出“要把敦煌打造成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文化城市。”敦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理应在甘肃文化大省和酒泉文化强市建设中有担当、走前列、挑大梁、树标杆。目前,敦煌市正在按照建设国际明星城、敦煌文化城的要求,争取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敦煌文化论坛”。按照文化与旅游科技融合的思路,加快推进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实施“3648”工程。“3”即强化产业核心区、辐射拓展区和战略协作区等三大空间概念。“6”即建设综合服务区、文化商贸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生态保育区等六大功能板块。“4”即打响“学术敦煌”、“艺术敦煌”、“数字敦煌”、“佛国敦煌”四大国际级文化品牌。“8”即按照“无中生有、有中生辉”的思路,着力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以文化生产业、文化会展业、文化娱乐业、文化创意业、文化体育业、影视传媒业、文化培训业为主的多元文化产业体系。目前我市已引进落地西航“龙行天下”国际旅游度假庄园、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天赐一秀文化博览园、画家村等亿元以上重点文化旅游项目12个,谋划重点建设项目148个,投资规模在200亿元以上。同时,确定了“一年拉开框架、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的推进步骤,力争“十二五”末园区各类文化企业超过100家,文化产业经营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并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使敦煌成为展示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国内外文化经典荟萃的重要舞台和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坚持在景区景点上做“减法”,在生态建设上做“加法”,杜绝破坏性开发建设行为,全力保护敦煌宝贵的文化遗迹、壮美的自然景观和脆弱的生态环境。
办节背景:
光热资源充足 矿产资源丰富
敦煌地处内陆,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为3257.9小时,年平均气温9.9℃,太阳年辐射总量6882.57兆焦耳/平方米,无霜期150天左右,为发展太阳能产业、优质林果业、旅游观光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敦煌是甘肃省瓜果、棉花、蔬菜主要产地之一,被评为“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特别是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已达到18万亩,敦煌红地球葡萄、敦煌无核白葡萄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评为“中华名果”,敦煌葡萄生产基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称号。
敦煌市在农作物产业有着历史性大转变,棉花、粮食等传统农作物向葡萄等经济作物转型。敦煌是葡萄种植大区,种植面积达50%以上,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给建设葡萄园,酿造葡萄酒,打造葡萄公园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因此,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举办国际葡萄文化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次节会融入“文化元素”,内涵更广、更具吸引力。它将精神文明工程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旅游产业的同时,建设百姓心中遗失的文明。甘肃省被国务院正式批复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葡萄酒业的发展也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内容。因此,敦煌市委、市人民政府将本次节会注入文化的内涵,不仅在广义范围内扩大了影响力,还可以借助敦煌文化的悠久历史将旅游、农业、生态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将是一场空前的盛会。
回顾四节:
敦煌不仅是驰名中外的文化旅游胜地,也是西北地区以红地球葡萄为主的鲜食葡萄生产基地。近年来,敦煌市依托葡萄资源,通过举办葡萄文化节会,发展葡萄观光农业,主攻葡萄深加工项目,大做葡萄文章,小葡萄登上了大舞台,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首届中国?敦煌葡萄节于2008年9月1日成功举办,小葡萄登台亮相。此次节会与葡萄产业发展、旅游节会紧密结合。观葡萄园区,赏葡萄长廊,品葡萄美味,并首次将模特表演搬上葡萄节会舞台,敦煌的小葡萄首次登上了大舞台,在世人面前华丽“亮相”。在此次节会上,敦煌葡萄生产基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称号、“敦煌红地球葡萄”、“敦煌无核白葡萄”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评委“中华名果”。这为敦煌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全力打造优质葡萄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打响敦煌葡萄品牌,敦煌市积极注册了“阳关”牌商标,申报了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无机食品。这让敦煌葡萄如虎添翼,香飘四方,远销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30多个大城市,部分还销往香港、东南亚等地。至此,掀起了敦煌葡萄产业发展的高潮。敦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提出了“唱响阳关葡萄沟,建设鸣山葡萄带,发展党河葡萄区,打造敦煌葡萄市”的宏伟目标,描绘了敦煌葡萄产业发展新的蓝图。力争到2015年,全市以红地球、无核白为主的鲜食葡萄面积发展到20万亩,9万农民人均实现2万亩元田,农民人均葡萄收入达到16344元,逐步建成西北最具有特色的鲜食葡萄生产基地。
2009年8月29日,以“展示魅力敦煌、广交各界朋友、促进对外交流、打造葡萄品牌”为宗旨的第二届中国?敦煌葡萄节隆重开幕,小葡萄走向国内市场。通过开展敦煌及国内葡萄系列产品展示评奖、实地观摩葡萄产业建设、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敦煌国际服饰模特大赛、吃葡萄比赛、经营合作洽谈签约等活动,将敦煌葡萄推向了国内市场,全力唱响了敦煌葡萄歌。
在此次经营合作项目洽谈签约仪式上,敦煌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签定了葡萄新品种试验示范合作项目,并与来自河北、黑龙江、广东、湖南、重庆、湖北等地的经营客商现场签订了3个葡萄产业发展的技术合作协议和总销售额1140万公斤的6个葡萄销售协议,敦煌葡萄走俏市场。敦煌市的葡萄种植户不再为葡萄销售发愁,全市12万吨葡萄,在此次节会上已全部被客商订购一空。敦煌的小葡萄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客商早在五六月份,就专程前来订购,价格也一年比一年高。
2010年9月8日,第三届中国?敦煌(国际)葡萄节盛大举办。小葡萄冲向国际舞台。为扩大本届葡萄节的国际影响力,敦煌市邀请到了美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1位知名葡萄专家、学者参加了葡萄节有关活动,邀请到了美国国际友谊小姐组织、密斯国际集团等国际组织和58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位佳丽参与节会活动。
葡萄节期间举办了国际葡萄产业发展科技论坛、国际葡萄文化展览、国际友谊小姐世界大会等3项国际性会议和交流展示活动。特别是,竞选出的6名葡萄形象大使(敦煌仙子3名、葡萄飞天2名、葡萄皇后1名),为宣传敦煌、推介敦煌,进一步扩大敦煌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敦煌市政府分别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河北省农科院签订了敦煌1。11万亩葡萄有机栽培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项目、葡萄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和建立国家设施葡萄产业技术示范点等项目的合作协议,为敦煌20万亩葡萄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国际葡萄产业发展科技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知名葡萄专家汇集一堂,共同围绕“以现代科技引领葡萄产业,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这一主题开展研讨交流。不仅使敦煌获取了大量的国内外葡萄产业相关信息,而且通过和国际、国内葡萄专家的广泛深度交流,对敦煌的葡萄栽培技术、科技项目引进、产品加工销售、宣传敦煌葡萄品牌等众多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指导,使本届葡萄节成为弘扬敦煌文化、促进敦煌旅游、提升敦煌品牌、助推敦煌走向国际市场的有力平台。此次文化节集葡萄展销推介、科技论坛、招商引资、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通过“葡萄搭台、旅游唱戏”,展示出了敦煌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2011年9月7日,伴着声声驼铃,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中国?敦煌(国际)葡萄节在美丽的月牙泉边隆重开幕。此次节会由敦煌市人民政府、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省林业厅、甘肃农业大学主办。节会期间,组织开展了2011年世界美丽小姐大赛、明星演唱会、骑骆驼大赛、百人木板雕刻比赛、特色工艺品评选、全国葡萄合作组织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自2008年以来,中国?敦煌(国际)葡萄节每年举办一届,敦煌市也因此荣获“中国节庆城市”和“中华节庆新秀”称号。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