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兴业等银行暗自拖长空当期 理财产品收益缩

时间:2012-01-06 11:34来源:经济导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岁末年初,银行理财市场大热,不少手有余钱的投资者纷纷购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不过,如果投资者在购买中忽略某些细节的话,很可能会掉入银行的圈套,从而导致投资收益大减。
 

     “去年12月26日买的理财产品,突然发现原来今天才开始计算收益,差不多10天的时间,钱在银行白放着,一点收益也没有。”4日,济南投资者王先生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自己近日购买的一款齐鲁银行理财产品,其销售起始日与收益起始日之间的空当期较大,最终算下来自己将获得的收益根本达不到产品说明上所说的预期收益那么高。
 

     据介绍,王先生所说的产品为齐鲁银行一款“涌泉财富”平安回报59号,该产品2011年12月26日发行,投资期限50天,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5.6%,但其收益起始日期却从今年1月4日开始,中间相差9天,以此计算,实际的预期年化收益应该为4.7%,两者之间几乎相差1个百分点。
 

     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像齐鲁银行这样的产品并非个例,在去年底的这段时间,许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存在此种问题。如浦发银行[8.69 0.46% 股吧 研报]2011年12月27日发行的一款“2011年第187期个人专项理财产品同享盈计划”,产品投资期限不过33天,但是其产品销售起始日与收益起始日之间也相差了9天。
 

     更有甚者,兴业银行的2011年第七期万利宝———陆陆发A款开放式私人银行类人民币理财产品(第12期),虽然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6%,但该产品销售期从2011年12月16日到2012年1月3日,募集期长达19天,这意味着,投资者若是12月16日购买该产品,资金被占用时间长达19天,而期间资金在账户上不产生任何收益,实际预期收益率将大打折扣。
 

     业内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上述情况与各大银行纷纷展开的揽储大战有关。受到年末资金面紧张影响,目前各大银行不仅拉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吸引资金,还暗自延后部分产品的起息日期,为银行“跨年资金”做贡献。
 

     “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后至起息日之前,资金都在存款账户内,也就是说,市民年前购买的元旦后起息产品,都可算做银行年底的存款额。”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李倩对导报记者坦言,银行纷纷将理财产品的申购期从原来的3-5天延长至9天甚至更长时间,确实是出于年底考核的需要。
 

     银行从中赚得了不少好处,投资者购买此类产品时,却无形中遭受了损失。比如上述产品中,“缩水”最严重者甚至能达到1个百分点,一般预期年化收益5%的理财产品,实际计算预期收益不过4%。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跨年理财产品热销的同时,不少人往往忽略了细节。在选择跨年理财产品时,要关注所购买的理财产品什么时候开始计息,选择尽早开始计息的产品。同时,2012年市场很可能会进入“降息通道”,因此,建议适当选择期限较长的投资理财产品,空当期的影响也可以由此减小。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花艺师咖啡师等年入30万 工作过着美国时间
  • 15家信用卡分期手续费PK 浦发银行13.68%最贵
  • 新股破发超50% 安信等8券商赚8亿元
  • 多家驾校今起涨400至700元 8个人等一辆车
  • 西安惊现2888万天价床 市民估算等于买176斤黄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