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堵、停车难已经成了各个城市普遍性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个城市病,好多城市在路宽上做文章,道路一拓再拓,但相对于迅猛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土地面积却是不可再生的,道路、停车场不可能无限放大,怎么办?兰州市政府决定,对具备在夜间、节假日向社会有偿开放的停车场地,将积极与产权单位协调,合理安排单位内部停车场的停车泊位,通过错时停车,将泊位向社会开放,以缓解城区停车难的问题(详见鑫报2月6日A05版)。这不失为一个城市创新管理的好办法。
早在去年4月26日,鑫报就以《1年115天“赋闲” 市民呼吁单位门前停车场节假日开放》为题,对破解兰州停车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指出,兰州市有近一半的泊车位集中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院内,而这些泊车位基本上都是不对外开放的。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总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边是大街小巷车满为“患”、寸步难行;另一边则是一根长长的铁链将空空如也的单位停车位与世隔绝。文章提出,在时间上应该施行弹性停车方案。白天,机关、事业单位的停车场拥挤不堪,职工无处停车,而周边一些小区的停车位却空空如也;夜里,这些居民小区车满为“患”,旁边的机关、事业单位往往又车去位空。实施弹性停车方案,使得这些城市公共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互补,不失为一个双赢的好办法。
鑫报的报道引起了各相关部门的注意。在随后的安宁郁金香花展前,这一提法在安宁区得到了采纳和实施。为解决郁金香花展期间停车难问题,兰州植物园负责人向安宁区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协调解决花展期间道路交通等问题的紧急报告》,要求植物园周边的单位停车位能在花展期间向社会开放。报告当天就得到了区政府的批复,植物园周边单位共向社会开放了500个车位,极大地缓解了花展期间停车难的问题。
兰州的停车位紧张到了什么程度,有一组数字足以说明问题。据兰州市交警部门提供的数据,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早在今年1月份就已突破40万辆大关,而市内四区共有各类正式审批设置的机动车停车场1075个,泊位48391个;路面临时停车场点125个,泊位3673个。仅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院内的停车场562个,停车泊位21200多个,接近总泊位数的一半!40万辆车,以总泊位数48391来计,平均每8辆多车才一个停车位。如果除去单位泊位,平均近15辆车才一个泊位。这样的现状,如果单位的这些停车资源被盘活,肯定会极大改善兰州交通拥堵的现状。
其实,在国内,向单位要车位以解决停车难的城市已经比比皆是。在温州,为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和交通拥堵现状,市住建委制订了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停车场错时开放实施方案,机关企事业单位可自行制订“错时停车”管理办法,实行有偿或免费“错时停车”。实行有偿停车的,其收费标准要参照市发改委等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去年12月1日起,第一批11个试点单位约250个停车位已经向社会开放。在今年6月前,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将全面实行“错时停车”。
在广西,有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拆除各单位不必要的围墙栏杆,拆墙后腾出的空地,可以统一规划,有些可用作绿化用地,有些可用作小车泊位,收取一定费用,激励社会各单位和个人最大效率地运作闲置空地。这些泊位可以建成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方便使用者随时查询泊位情况。
如果要认真梳理的话,每个城市其实还有大量土地可以盘活。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跑马圈地”,所占土地面积大,但大量土地一直闲置没有利用。还有,好多单位,不管地盘大小,都用围墙分隔,仅是围墙用地就浪费很大。把这些浪费了的土地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其效果和成本远比城市一味地扩张要来得快,来得省。
开放单位停车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年来,许多单位已经形成了办公楼+宿舍区+围墙的大院格局,高筑墙,把自己关进了“土围子”里边,躲进小院成一统,用围墙来解决单位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把自己和社会隔离开来。“改革开放”天天挂在嘴边,碰到需要自己开放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些怕,怕麻烦,怕不好管理,怕外来车辆影响了自己单位的宁静。前些年,兰州市也要求单位折除森严的围墙,搞“破墙透绿”工程。在这个民心工程中,省委大院带头响应,拆了实体墙,代以通透的铁栏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至今还是有一些机关单位无动于衷,仍然用高墙把自己和社会隔裂开来。
以现代的技防手段,拆除围墙对单位的安全没有任何影响。能不能向社会开放一些资源,说到底在于我们的机关单位能不能以更开放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进入新时期,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服务,而不再只是管理,职能的转变需要观念也随着转变,要尽早地打破长期以来政府机关“衙门八字开”的传统形象,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姿态,走出大院小院,融入社会,融入群众,接地气,从形式上和心态上拆除陈腐的藩篱。
这次向社会开放停车泊位,机关事业单位能否再带一回头?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