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超八成人每月收入至少存10%

时间:2012-02-09 10:49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日前,记者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获悉,根据调查显示,国人依旧热衷于节俭和储蓄:六成以上受访者崇尚“尽量节俭”的消费观;八成以上受访者将月收入的10%以上用于储蓄。
 

  以上是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和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2012年1月在全国31个省区市调查的结果。
 

  专家对此表示,政府民生投入不足,说明在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时,居民所得极少,迫使居民用自身收入来支付本应由政府支出的开支,客观上挤占了居民消费,并从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导致储蓄率偏高。
 

调查1
 

收入主要用途 购买生活用品
 

  本次调查显示,在面对“每个月收入的主要用途”时,受访者选择的项目主要是“购买基本生活用品”、“文化、娱乐、休闲消费”等。
 

  去年9月,王丰升任北京某大学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他的月薪因之增加了近1000元。“请了六七个同事吃饭,花了1000多元。”王丰说,“如果是前两年,估计那顿饭七八百元就够了。”
 

  过去这一年,王丰觉得物价涨得挺明显,以至于他在北京的收入得回到安徽老家的小镇上才能“花得开心”。年底回老家时,王丰的姐夫和十来个同乡在县城餐馆招待王丰,“十五六个‘硬菜’再加一个猪头,这规格在当地得叫‘设宴’了,总共才600多元钱。”
 

  王丰的姐夫新买的帕萨特,二手的,证都办下来还不到八万元,看着也挺神气,就是开起来费劲,路上遇见人老远就得按喇叭,不使劲都按不出声,就算按出声来,那音量跟打开车窗喊一声“看车”也差不多。王丰去年给自己的车交保险费那天,因为价格比前年涨了1000元钱还着实郁闷了一下,但在体验过姐夫的廉价车后,他略感慰藉。
 

其实对于王丰来说,每年数千元的社交费用和交车险的费用差不多,“工资主要还是用于吃饭、买生活用品、还房贷,再有就是孩子。”王丰说。
 

调查2
 

超八成人至少储蓄10%月收入
 

  “平心而论,我觉得涨价对平常过日子影响不太大,况且物价也不会一直猛涨。我本以为新年之后饭馆会调价,但没想到没涨,不过料发生了变化。”王丰回忆说,一次他在常去的饭馆吃饭时,夹了一筷子牛肉放到嘴里后,发现酸汤肥牛里垫的是黄豆芽,原来配的是金针菇。
 

  本次调查中有共计94.8%的参访者表示,自己每个月的食品消费支出不超过当月消费总支出的50%。然而,就职于北京市某中学的刘淳老师是个例外,他说他每月花在吃饭上的钱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超过80%。
 

  寒假前的那个学期里,刘淳每个月的收入是3500元,妻子在一家社区医院做护士,工资与他相差无几。“白天吃单位食堂,晚上回家做饭,很少去饭馆,商场里的衣服不降到二折以下我们不买,网上的衣服超过200肯定不要。”
 

  刘淳说他的工资水平在北京中学教师里不是最低的,而他的这种消费方式要是被同事得知,他们也一定不会感到惊讶。
 

  花钱少还因为要存钱。事实上,刘淳夫妻每个月除约2000元的餐饮消费外,其他收入几乎全部存起来。
 

  这种重储蓄、轻消费的现象在本次调查中并不少见——超过一半(50.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将月收入的10%-30%用于储蓄;超过三成(34.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月的存款额超过收入的30%,其中更有1.4%的受访者会把月收入的80%放进银行。
 

每月收入主要用途排名
 

  1.购买基本生活用品
 

  2.文化、娱乐、休闲消费
 

  3.偿还房屋贷款或支付房租
 

  4.养育子女
 

  5.储蓄
 

★对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影响最大的因素排序
 

  1.收入2.社会保障
 

  存款主要目的排序
 

  1.防备自己生病或突然需要大笔开销的事情
 

  2.防备家人生病
 

  3.培养、教育子女
 

  4.为计划中的大笔消费攒钱
 

  5.养老、防备失业或收入减少
 

  注:本次调查在东、中、西部各区域抽取的样本量均不少于300,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35份。
 

解读
 

教育医疗支出等增长过快
 

  调查组专家认为,目前城乡居民消费总体上正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变,但由于内部消费结构不平衡对整体消费的扩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是购房支出在居民支出中不断增大,它虽然可以带动一部分消费需求,如对家具、装潢、居住服务等的消费,但购房支出是直接计入投资需求的,同时住房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分流普通商品消费的支出,因此居民购房支出变化对消费需求的扩大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教育、医疗支出等过快增长,大量挤占了居民家庭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影响了整体消费增加。
 

调查3
 

六成多受访者愿“尽量节俭”
 

  至于为什么要把那么多钱存起来,刘淳说这显然与他收入较低有关,“如果每个月的工资比现在多3000元,我会觉得比较舒服”,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他崇尚“尽量节俭”的消费观。
 

  与刘淳相同的受访者在本次调查中有65.1%之多,而持有“尽量消费,既能满足自身需要,又有助于经济发展”观念的受访者的比例则为15%。“不过要是真的多了3000元,我估计还是会存起来。”刘淳说。
 

  与刘淳相比,王丰攒钱有着更现实的原因。2010年,王丰的女儿出生,王丰觉得不能再蜗居于岳父岳母家了。一番周折后,2011年初,王丰花165 万元在北京远郊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不过这一番周折花尽了两边父母家的积蓄,还贷款50万元,外加向亲友举债18万元。从此王丰也不得不崇尚起 “尽量节俭”的消费观。
 

  “很久没进商场了,每月去一次超市买二三百块钱东西,衣服都在网上解决。”王丰说,“虽然我们俩的月收入有一万多,可我一点存款都没有,每月攒下的 钱都还债了。”按照王丰的计划,最早要到2013年才能偿清所有私人债务,这意味着“尽量节俭”在2012年仍是指导王丰消费的关键词。
 

  尽管如此,为买一套房子散尽家底并债务缠身的王丰偶尔也会“豪放”一下。“我们学校的一个学生得了重病,家里花了90万,没钱了,后来学校募捐,我捐了200元。”
 

  类似的事情或许不多见,但对人生不测事件的担心却普遍存在,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人为什么热衷于储蓄。
 

  政府投入不足 “挤占”居民消费
 

  2010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为29.5%,与人均GDP3000以下和3000~5000美元之间的国家相比,分别低近14和25个百分点。
 

  政府民生投入不足,说明在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时,居民所得极少,迫使居民用自身收入来支付本应由政府支出的开支,客观上挤占了居民消费,并从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导致储蓄率偏高。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69家上市公司300亿理财调查:最高收益率10.5%
  • 北上广个人经济状况调查:收入上涨财富却缩水
  • 调查称去年北京幸福感创新低 对收入不满成主因
  • ATM异地跨行取款收费调查:建行最贵 取1万收10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