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科学家推太空探索计划 筹划赴土星采集物质

时间:2012-05-30 18:08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慈晖 点击: 载入中...



 

    邹哲谈及赴土星最大卫星泰坦(Titan)采集物质的新太空探索计划,个性不多言的他眉飞色舞。(美国《世界日报》/陈慈晖摄影)


 

  中新网5月30日电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有“太空星尘捕手”之称的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JPL)华裔资深科学家邹哲(Peter Tsou),继2006年推动“星尘计划”(Stardust Project)捕捉彗星星尘返回地球后,近年又积极筹划提出赴土星卫星二采集物质的新太空探索计划。


  解开46亿年前太阳系及生物形成的奥秘,是每位太空科学家的终极梦想,邹哲也不例外。


  邹哲自1981年开始投入“星尘计划”筹划,前后历经13次提案,美国航天总署终于在1994年接受提案。1999年升空的“星尘号”,2004年接近“维尔德二号”(Wild 2)彗星时,张开一个表面充满气凝胶(Aerogel)的八角形采集器,这个像一个特大号网球拍的捕手,开始采集彗星周边和星际间的星尘微粒,并于2006年完成任务返航,采集到样本立即分送世界各地200位科学家化验,用最精细、最先进的仪器分析研究。


  由于彗星是太阳系46亿年前形成的最好样本,邹哲主导的“星尘计划”当年捕捉回彗星的尘埃不仅数量多,尘粒完整,最后化验结果可能推翻太阳系诞生理论,为宇宙形成提出新解释,因而引发科研界高度关注,更成为各国报章杂志争相报导的风云大事。


  邹哲表示,他捕捉星尘的构想与灵感,是来自像果冻一般的“气凝胶”,该材质以硅为主要成分,极轻、极软,可充分吸收撞击力,足以保护质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的尘粒。


  运用气凝胶,邹哲设计出一种有如网球拍的“硅气溶胶网格”,这个“网球拍”是由99.8%空气与0.2%硅组成的超轻物质,几乎可在空中浮起来。


  邹哲解释,这个采集器外观虽像网球拍,但其实用“苍蝇拍”来形容更贴切,因为它可像拍苍蝇一样黏住、保存彗星物质粒子,且不影响粒子本身特性。


  为实现以“硅气溶胶网格”捕捉彗星星尘返回地球的构想,邹哲前后耗费25年,以长达四分之一世纪才于2006年逐梦成真,当时他曾有感而发,“这将开启我们拓展彗星研究的第一步,或许未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发起另一次‘星尘’计划”。


  邹哲的“星尘计划”再起,就是前往土星的卫星二采集喷泉物质。他指出,土卫二是地球以外第二个具备生命存在三要素的星球,它摄氏零下273度的表面下存在液态水,且表面下有热源及碳化合物,因此激发他再度筹划前往土卫二的新太空计划,将采集土卫二表面剧烈喷发的大量物质。


  这项新计划将于2014年向美国航天总署提案,总经费约需5亿元,计划执行时间约为“星尘计划”三倍,打造宇宙飞船需时四年,太空往返飞行时间为13.5年。


  邹哲对未来计划充满信心,他所提的土卫二太空探索计划,是无人太空飞行计划,飞航需时不到14年,若是采航天员登空飞航,时间至少要20至30年,无论安全性、时间及成本效益,都无法与他的构想及提案相比,他的新计划乃奠基于“星尘计划”的成功经验上。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距今约3800年的古小麦全基因组
  • 【中国那些事儿】为揭开黑洞神秘面纱中国科学家做了这些贡献
  • 中国科学家发明可在零下70度使用的锂电池
  • 科学家在印尼发现新种类人猿
  • 巴西科学家研发出可制造香水的转基因酵素
  • 中国科学家姚檀栋在瑞典获颁维加奖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