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境中的甘肃中药材有希望吗?

时间:2012-06-30 15:30来源: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大自然是很公平的,给了甘肃一个相对糟糕的自然环境,同时给了甘肃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让甘肃有了资源大省的称谓。仅中药材方面,甘肃拥有1527个品种,人工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上市的各药材品种达350余种,而当归总产量占全国95%的份额,连同黄(红)芪、党参、大黄、甘草在内,五种药材的出口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总产量也占全国大半,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产值却排在全国20多位。大自然如此丰厚的馈赠,却没有给甘肃带来与之相匹配的财富,令人遗憾。那么,甘肃中药材到底有没有希望,路在何方?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得甘肃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名贵中药材品种多,品质优良。从《山海经》到汉唐药典都收录了甘肃的中药材,从传说中的岐伯到有文字记载的皇甫谧、封衡。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成就了甘肃“千年药乡”的美名。在农耕时代,资源能给一个地方带来丰厚的财富,在市场、信息、交通、物流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药材生产地的人们通过马车将优质的中药材运送到北京的同仁堂和其他大型的药铺,换回真金白银。甘肃优越的区位优势、发达的农业体系和丰富的物产造就了“富庶者莫出陇右”的繁荣景象。当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疾驰而来,这一切皆成历史。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可以让甘肃的药材在任何土地上生长,科研技术可以将它们就近变成高附加值的药品、生物提取物、保健品、饮料、化妆品……甘肃传统意义上的药材资源优势被禁锢和稀释了。

  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甘肃药材资源优势。    

  不可否认,甘肃药材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从种植到加工都颇有起色,发展速度也很快,很多药材种植区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种植经营模式,出现了“党参之乡”、“黄芪之乡”等有规模的药材种植区域,也有像“佛慈”、“独一味”、“奇正藏药”这样的上市药品企业。放在全球化的盘子里考量,仍然存在着种植方式传统,专业化程度不高,单个地区规模不大,医药工业总量偏小,可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不多,资金匮乏,研发创新不足,产品品系单一、传统,产能低下,流通、信息渠道不畅,综合竞争力不高等问题。和庞大的原料市场存在很大差距,甘肃中药加工企业每年仅消耗5%左右的总量,绝大多数被当作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经广州、安徽等地进入流通市场,从世界和国内中药产业格局来看,甘肃仍然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仅获取药材的原始价值,重要的增值部分都拱手让人了。

  中药材属于农牧业的范筹,从世界经验来看,农牧业产业化是惟一出路,只有产业化才能实现从育种、栽培、收割、加工、科研、经营的专业化分工,在此分工下才能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严密科学的产业链才能改变传统种植和经营模式,摆脱甘肃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单纯依靠粗放式发展的模式,才能摆脱规模大、产值低的窘境,才能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甘肃一直在喊产业化,但重心仅仅放在抓住资源本身、流通和传统项目上,对如何利用现代生物开发新产品品系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这个观念不转变,甘肃的药材就跟柴草没有多大区别,资源无优势可言。这才是问题的要害所在。

  甘肃的中药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一、改变过度依赖药材资源优势的现状。

  过度依赖资源而不重视培养产业竞争优势、提升资源禀赋结构,使甘肃药材产业结构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甘肃其他矿产资源也是一样。资源禀赋不会直接成为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要将其转换为竞争优势需要有个过程,而转换的关键在于新技术与优势资源相结合,由此产生真正的竞争优势。这个竞争力来自于产业链顶端,将资金、人才、新技术和丰裕的原料相结合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它的价值主要来自于创新。一公斤党参的价格在百元左右,一公斤党参加工成药品、保健品,它的价格会倍增,越是有科技含量和现代工艺的价值越大。现在甘肃应跳出资源优势这一窠臼,把重心放在产业链的顶端上,一句话,别卖原材料了,将原材料制成高端产品变成商品这才是终极目标。 

  二、走品牌化之路

  现在甘肃有些种植区的药材都以地方的名字出现,没有明确的市场和法律依据,甘肃中药材必须要走品牌化之路。中药材创立品牌的意义在于可以使甘肃药材在同类产品市场的可替代性降低 ,并使其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和相对的购买优势,还能形成稳定的消费人群和销售市场。甘肃中药材因生长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在品质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加快申请中药材原产地保护是实现品牌战略的重要步骤,尽快让甘肃的中药材在法律上有明确的地理标志和质量的商业标记,强化资源的禀赋,增强差异化。在产业化之路上充分利用品牌所带来的价值。

  三、走产品品系多元化发展之路

  甘肃目前存在的药品加工企业,大都是生产传统的中成药,这个市场相对成熟,但国际市场对中药准入门槛的高标准和国内医改的步伐加快,想要在这块拓展更大的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难度极大。但中药养生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深入人心,不管是华人地区还是非华人地区,人们更容易接受保健品和药妆。它的利润绝不会比药品低,而且相关的准入标准也比药品低得多也容易得多。保健品和药妆市场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巨大空间,而甘肃在这方面的发展微乎其微,让巨大的资源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浪费,无力提振地方经济,产业也处于一种松散无力的状态。因此,甘肃中药更多的希望在于开拓新的领域,研发新的产品品系,走产品多元化之路才有出路。           

  四、加大培育龙头企业走产业化之路

  目前,甘肃像佛慈这样能看得到叫得响的医药企业不过十家,但仍然表现在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高端人才匮乏,研发能力有限,管理水平不高,在世界甚至国内的同行业竞争中不具备十分明显的优势,这与甘肃的中药材资源很不匹配。一条产业的核心是龙头企业,企业强则产业强,企业弱则产业弱。《甘肃省“十二五”陇药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未来五年,将培育3家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10家年销售收入5亿—10亿元的陇药龙头企业,15家年销售收入2亿—5亿元的骨干企业,力争有5—6家医药企业上市。但像这样规模的企业仍然不足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我们通过政策、资金、项目扶持本土企业,另一方面要引进有实力的医药巨头,壮大甘肃医药工业总量,提升从原材料到高端产品在国际医药产业链中的地位。   

  五、培养引进高端人才 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

  创造力是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甘肃是中药大省而不是中药强省就是因为受制于创造力。高端的管理人才、科研人才、营销人才就是创造力的主体。甘肃中药产业要想赢得未来,必须先过人才这一关。中药现代化需要新型中药人才,传统的中药人才知识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培养一批符合中药现代化要求的新型人才已是势在必行。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市场化,社会对新型中药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中药专业技术人才,而且更需要复合型新型中药人才。甘肃现在要着手通过自己培养、从外引进,储备一批高精尖人才,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架构。同时要充分利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让这些科研单位释放强大的研发能量,作为未来战略的重要支撑。

  甘肃中药材的希望在于对资源优势的重新认识,在于全新战略思路调整。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
  • 甘肃省确定5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 甘肃两所高职院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 甘肃省重点支持5所高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
  • 甘肃盛达集团党委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 甘肃:精准扶贫 合力攻坚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