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公车”是否算进步还需观察

时间:2012-06-26 11:09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曹林 点击: 载入中...

  
  公车改革,似乎一直在改,但似乎从未见到过有实质性的行动,温州的把公车“拍卖”掉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6月25日《扬子晚报》)。


  据宣称“起拍价总计645.34万元,成交价总计1059.48万元,成交价比起拍价增幅61.92%”——成交价比起拍价高,这种“增值”是可以炫耀的一大政绩。可政府部门还应该公开的一个数据是,当初买这215辆公车时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中间的差额,算不算国有资产流失?


  不过,相比很多地方渐而不进的公车改革,温州的这种拍而卖之,还是有不小进步的,起码向公众表明了一种“切断后路”的绝决姿态。不少地方的公车改革实行的都是货币化赎买之路,即取消一定级别官员的公车,代之以按级别货币化补贴,大官拿大补贴,小官拿小补贴。我认为,这种车改路径的最大问题倒不在车补失控成为变相福利,而在于拿到车补的官员,并未放弃公车。伪改革之下,公共财政一边要支付公车费用,一边还要给官员发车补。


  而温州的拍卖,则从形式上切断了这种后路,公车一拍了之,无路可退。如果能严格保证这样的效果,倒可以算是“实质性的一步。不过,目前看,“拍卖切断后路”只是摆出了一种改革姿态,改革是否有诚意,有没有取得效果,还得看其他的作为。


  首先要警惕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公车在公众的眼皮底下“私有化”。公车私用,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公车以改革的名义被私有化,是更大的流失。拍卖的过程,就隐藏着国资流失的巨大风险,多数国有资产都是在这种改革过程中悄悄流失的。


  报道称,这次拍卖成交价最低的仅5000元。有竞拍人表示比二手车市场划算得多。价格何以如此之低,到底这些车被哪些人拍走了?买车的钱到底来自哪里?媒体曾曝光过某国企所谓的车改,就是让一定级别的官员交一笔象征性的费用“买”下公车,变相将公车私有化。如果拍卖缺乏监督,并不是真正地面向市场,容易沦为从左手到右手的游戏。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车被拍卖之后怎么办?现实是,改革封堵了一条后路,很容易又会被打开一个后门。公车被拍卖了,财政不受纳税人监督,政府部门会不会再花钱买新的公车?如果乱花钱的手没有被捆上,后门是很容易撬开的。这样的话,拍卖掉所有的公车,只不过为重新购置新车找由头罢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郭夏:开放创新“金砖+” 命运与共亚非拉
  • 博论|“主旋律”蕴含巨大精神力量
  • 四个自信”系列之二《理论之光》
  • 【地评线】守护“第五空间”,增进民生福祉
  • 从“闲人免进”到“城市客厅” 常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效破解
  • 【地评线】中国外贸为何“韧性”十足“逆势”而上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