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60岁的区少坤,在广州几乎是一个“比市长还出名”的人物。6年来,共有100余部私用公车被他“解救”。“公务员同志,你公车私用了,你浪费了纳税人的钱。”区伯在拍下需要被“解救”的公车后,一般会绕到司机跟前说上这么一句。区少坤也经常因此被骂、被威胁删照片,但他说“只要活着一天,我就监督下去。”
随手拍下私用的公车,然后发到微博,并向相关部门举报,这似乎人人都能做到。可是,现实中这样做的人却并不很多。区少坤能够坚持6年,并且无惧被举报者的报复打骂,监督公车私用的勇气值得肯定。用他自己的话说,“谁都能监督‘三公’,哪怕他只是个吃低保的小人物,哪怕这是用手去抓带刺的仙人掌。”仔细想想,我们的社会确实需要这样“较真”的人,如果事事较真、人人较真,社会上一些人一定不敢随意损公肥私。
公车私用一直饱受公众诟病。以至于,某地副市长骑车送女儿上学,竟成了轰动全国的大新闻。为规范公车使用,有关部门不断颁布禁令,有的地方甚至投入大量财力安装北斗定位系统,但公车私用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公车购买及使用经费在“三公经费”中占据一半以上,能不能管理好和规范好公车,已成为关系政府财政效率的重点难点问题。
监督公车私用无疑是困难的,但不是难在公车私用无从管理和监督,而是难在内部监督乏力,外部监督不足。事实上,在技术上监督公车私用一点都不难,只需做好两件非常简单的事:一是让所有公车“现形”,在车牌和车身上强制标示全国统一的公车标识;二是鼓励公众监督公车私用,并在网络上公开,严格追究公车私用者的责任,并与干部政绩直接挂钩。
像区少坤这样坚持随手拍公车私用的人之所以不多,往往与这两点有关。一方面,很多公车根本无法辨识,无从监督;另一方面,举报了之后,得到的答复往往也很含糊,有的部门虽然承认公车私用,但责任人却很少被问责和处理,公车私用的违法成本简直微不足道。对于公众来说,既没有监督公车私用的积极性,更没有监督公车私用的安全感和荣誉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像区少坤这样的“较真”才难能可贵。
杜绝公车私用,除了要进行公车改革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每一个机构、每一个公众主动监督、协助监督。社会需要更多像区少坤这样较真的人,公车改革也需要这样一种较真的态度。只有在公车改革和监督的方方面面坚持较真,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下去,“车轮腐败”才能收敛,公车改革才能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