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蛟龙号研制费用不超2亿元 无军用价值

时间:2012-07-02 07:57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成功,得到媒体和公众普遍关注。这一中国科研明星项目,花费多少?有多大的实用价值?

  就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原总工程师方书甲6月29日接受科技日报等媒体采访时称,“蛟龙”号研制费用不到2亿元,而潜在价值远高于此。

  研制费用不超2亿元

  “‘蛟龙’立项和试验阶段我都参与了。经费方面我比较清楚。”方书甲说,“我们申报863计划项目,1998年批下来的是1.8亿元。” 

  方书甲表示,1.8亿元是研制“蛟龙”号的费用。实验经费则由海洋部门解决:易损件(主要是电池和易被海水腐蚀的部件)换装大概2000万元;船舶航行的费用,包括人员费大概5000万元。

  方书甲介绍说,“蛟龙”号经费并不宽裕,一直是以“干打垒精神”节俭办科研。比如用来配合“蛟龙”号实验的“向阳红09”船,就是一艘超期服役的旧船,花费降到最小。

  深潜应用价值巨大

  深潜技术未来可能大幅降低油气勘探成本。“在‘蛟龙’项目论证阶段,中海油就很支持,因为他们感到深潜的技术缺乏。”方书甲说。

  用于勘探海底石油的勘探平台,每台高达50亿元以上。它在海上航行和工作期间的几个月里,费用至少每天50万美元。而载人深潜器可以在平台勘探之前,进行浅探取样。“时间不到12小时。这样就能用陆地上的勘测方法,去分析、去伪存真和引导。成功率大得多,成本小得多。”方书甲说。

  而且,海底大量的多金属矿产,比如锰结核的开发,也离不开深潜技术的帮助。

  深潜可以推进基础科研。方书甲举例说,“蛟龙”号可以在海底布放地震探测装置,通过浮标和卫星传递给科学家,通过装置研究海啸等现象,这是拖船等设备做不到的。另外,海底生物、海底热流和可燃冰也只能通过深潜去研究。

  不仅如此,海底电缆维修等工程任务,也是需要深海潜水器发挥的领域。

  高技术难以“山寨”

  美国导演卡梅隆深潜到1万米以下,也是近期常与“蛟龙”号对比的一个事件。

  方书甲表示,两者的技术难度相差很多。卡梅隆的潜水器只是一个耐压容器加上了负重,在深处丢掉负重浮回海面。而“蛟龙”号要在巨大的压力下操纵机械臂、摄像,还要与海面通讯,难度就大得多。

  方书甲介绍说,之所以要搞载人深潜,是因为深海情况复杂,应急处理方面,有人下去会强很多,比无人深潜更有效率。

  “‘蛟龙’号有3个耐压壳体:载人舱、电池舱和仪表设备舱。”方书甲说,如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都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这些没法‘山寨’,不是照着图纸就能仿制的。”

  另外,方书甲表示,“蛟龙”号从论证阶段到现在,没有任何军用功能,但它对深水潜艇设计可以提供参考。本报记者 高博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美专家称美军进攻朝鲜将陷入血战伤亡或堪比一战
  • 印媒称中印或签协议:任何情况下都不向对方开火
  • 朝坚称核武非谈判筹码 美增强反导被指针对中国
  • 俄称朝鲜主体炮对韩威胁严重 采用59坦克底盘
  • 台前高官披露已研发中程导弹 军方称这是泄密
  • 美报告称中国在为星球大战做准备阻止其进太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