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盆地” 兰州向东向西向南北?

时间:2013-06-16 21:33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沙莎 程健 吴永隆 点击: 载入中...

兰州城区体量扩张的深度思考之一

 

  大西北网6月17日讯 《跳出盆地,兰州向东向西向南北?》,写下这个标题后,我们感到茫然。真的,未来何处是兰州?

 

 

  任何一个城市,或依山或傍水、或兼得山水为其整体环境的依托,长期以来,作为内陆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兰州既依山又傍水,但囿于河谷的自然地貌使其一直束缚在盆地中“挣扎”。


  缺地,还是缺地!这一城市扩张致命的资源限制,一度使黄河峡谷中的兰州有着切肤之痛。空间,成了目前兰州人和整个城市机器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为改变这种困窘的局面,处在城市发展“青春期”的兰州,也不断向周边区域“借地”拓空间,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北拓区域依托“削山造地”再造兰州工程的上马,使兰州这个处在快速发育期的“少女”,正逐渐“褪去”狭小的衣裳,跳出“盆地”,开启城市向北发展的浪潮……

 

  身着窄小外衣的“兰州少女”


  一个城市成长的轨迹,也是城市扩张的脚步。犹如人类的成长,无法阻挡。


  因为60多年龟缩在盆地,在河谷中挣扎,对于兰州,坊间有着这样一个贴切不过的修饰:兰州就像一个快速发育期的少女,仍然绷着一件窄小的衣裳,严重地束缚了她的正常发育。


  而事实的确如此,根据兰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61616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142464人相比,10年共增加473699人,增长15.07%,年平均增长率为1.41%。


  人口的流动性尤其是省际、市州之间的流动性比较明显,兰州市人口净流入主要集中在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也就是黄河河谷地带。

 

 

  全市常住人口中,城关区为1278745人,每平方公里达到5760人,人口密度位居第一,而远郊三县一区每平方公里仅为94人,人口地域分布不均衡,使兰州中心城区人口压力日益加剧。


  兰州越来越拥挤,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人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在城市。


  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城市扩展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城市扩张的基础是土地资源,这一资源对于处于黄河峡谷中的兰州有着切肤之痛。


  兰州的主城区从解放初期的16万平方公里,拓展到了如今的22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万增加到现在的210万人。兰州的一版规划城区面积仅为126.66平方公里,二版规划市区面积为148平方公里,三版规划市区面积22l平方公里。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兰州的规划远远滞后于城市扩张的速度,“两山夹一河”有限的空间矛盾日益突出。


  而大量人口聚集的现实下,兰州有限的土地资源已难以承载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带来发展的巨大压力。房价畸高、交通拥堵、城市建设用地不足、公共资源配套不均衡等问题集中暴发。


  数据表明,兰州主城区城关区的人口密度已超过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目前有限的城市规模及有限的基础没施已变得非常脆弱,不堪重负。堵车,成了近几年兰州人的口头禅了,甚至成了上班或上学迟到最合理的解释。蜷缩在30公里范围的兰州城,每年剧增的新市民和各种车辆像装罐头一样挤进这个有限的空间,即使城市设施再完备功能再强大,也会有超载的极限,何况像兰州这样一个亟待发展的内陆省份的城市。


  两山相夹的狭长地理环境,使得在从八十年代开始的大规模的经济大潮中开放发展的兰州市出现土地异常紧张的局面。城市建设一面急需快速发展,一面却受到地域的严重制约。如何解决这一现实而严峻的矛盾?出路在哪里?是兰州必须要面对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兰州很窄,窄得令跨入21世纪的兰州人窘迫!世代依傍九州台、皋兰山生息不止,并以此为骄傲的黄河子孙们,现在越发意识到,这两座曾经令他们祖祖辈辈应以为荣的大山,已成为束缚今人前进的沉重枷锁。


  空间,成了目前兰州人和整个城市机器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城市的人口、工商业实体、经济总量不断扩容,让兰州开始放眼盆地外面更为广袤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兰州需要跳出盆地,与快速发育的少女急需换一件适体的衣服的心情是一样迫切的。


  当目光越过城际和盆地的边缘,很多距兰州一个小时多车程的地方,还在慵懒地晒着高原那暖暖的太阳。这些兰州治下的广袤地域,竟与兰州城的界限是那么地泾渭分明,存在着如此巨大的落差。


  就这样,也许是一山一河、一沟一路之隔,展现出来的却是城市和农村,喧闹和静谧,市民和农民,发达与贫瘠截然相反的概念。


  也正是这个差别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和生存空间,也让兰州近郊一如往常地固守着迟滞的农业文明,还有大片大片低产值甚至闲置的土地。


  与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相比,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根本算不了什么,而兰州,向北8公里向东至和平镇全是农村,这是现实的,也是人们骨子里的东西。


  河谷不仅是现实的地理概念,也是设在人们心中的栅栏。当核心城区的地方楼越盖越高,越盖越密,在原地上拆了建建了拆。看似左突右冲,实际上一直龟缩在有限的盆地中央,长此以往,兰州大开发大建设的步伐显得有些迟滞。


  对于兰州来说,将周边的地区尽快城市化,让它们彼此相融。这种融入不是简单机械的结合,而是像发生化学变化那样彻底剧烈地融入,势在必行。


  面对系列问题,兰州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跳出河谷谋发展,兰州这位进入青春期的“少女”,也在有识之士的圈圈点点下逐渐“褪去”狭小的外衣。


  原生态的处女地秦王川的开发,以及更高规格的国家级新区呼之欲出;“东扩西进、南升北拓”政策的实施,使得兰州区域版图进一步向周边延伸,兰州的眼光更加开阔。


  近年来,兰州市先后提出了“东扩西进、南升北拓”以及向山要地、向城外要地、向空中要地、向地下要地、向河道要地的“五要地”思路和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


  同时,兰州市还提出了“再造兰州”战略,按照“跳出兰州思考兰州,跳出兰州谋划兰州,跳出兰州发展兰州”的理念和思路,在继续抓好老城区发展的同时,通过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以及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在城区面积拓展和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兰州。


  城市空间的变化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每一次扩张和变迁都有它骨骼和肌理的生长和调整,每一次都会带来产业、交通、人流、生活的深刻变化。在不同的阶段,城市也在不断经历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每一个历史的关键节点,城市都有一次空间重组的蜕变,或兴或衰。


  当国家级新区建设拉开序幕,当兰州北城区建设推向历史舞台,当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向兰州周边区域布局……毋庸置疑,兰州大开放、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


  开拓城市半径、拉大城市骨架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城市新区域规划建设、城市“再造运动”实施的大背景下,兰州这位进入青春期的妙龄“少女”,也一改往日的羞羞答答,缩头缩脚,在城市扩容的春风里换上宽松的外衣,翘首弄姿,涂脂抹粉,容光焕发……

 

  一河之隔两片天地


  两山夹一河、一河隔两岸、南宽北窄,在兰州这样的地理现状下,长久以来,黄河的南北两岸却一直没有并驾齐驱的发展。有人把兰州比喻成一片树叶,黄河刚好是它的叶柄或者是主叶脉。


  值得关注的是,兰州这个城市在改革开放后的这30多年,却一直在黄河的南岸发展。就好比一片叶子半边是绿色半边是灰色。也有人把兰州比喻成一只蝴蝶的话,过去30年它更像是一只断翅的蝴蝶。


  生活在兰州的人说起黄河北总是能联想到这样场景:破旧的平房、杂乱无章的红砖房、坑洼不平的马路、噪杂泥泞的市场……甚至有人曾戏谑地称黄河北“离城一丈,便是乡棒。”


  只一河之隔,黄河南岸高楼林立,每一寸土地被开发利用到了极致;而黄河北发展滞后、城市规划杂乱,配套设施落后,显而易见黄河北已成为这座城市最后的短板。于是,改造黄河北成了兰州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


  而其中作为黄河北重要的区域之一,庙滩子曾是兰宁驿道的主要通道。


  明朝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边境趋于相对安宁,通往宁夏的驿道改善拓宽,黄河以北、镇远浮桥以东的地方就成了闹市,作坊、店铺、饭馆鳞次栉比,过往商旅驼队络绎不绝,是著名的“水旱码头”和“茶马互市”。直到1979年城关黄河大桥通车之前,庙滩子依然是兰州的一个咽喉通衢,车马店集中,人流、物流交汇。


  此后,从这里过往的车辆有所减少,庙滩子的码头作用减弱,但在黄河北地区,这里依然是一个中心。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黄河北似乎还是“被遗忘的角落”,那时,金城关、徐家湾一带除了几间仓库,几乎看不到几幢高楼,用“荒凉”一词来形容毫不夸张,虽说这一地区与西关、小西湖仅隔一条河,但两岸的经济、城市建设却有很大差别。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庙滩子并没有跟上整个城市发展的步伐,在黄河以南主城区的繁荣景象以及南北滨河 路的亮丽景观映衬下,庙滩子地区成为整个城区的一个“瑕疵”。


  经过长期发展,目前黄河南岸的城关中心区已呈现超饱和状态,人口拥挤,建筑密集,交通混杂等各种问题已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开发、改造、建设黄河以北地区的决策已成为兰州市城市发展的现实选择。


  事实上,这几年随着兰州经济的发展,有先见之明的人士早就盯住了黄河北,期望在那里开辟一片新天地,于是当北滨河路西段刚刚动工的时候,一些人就借助北滨河路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使他们看到这里简直就是发展餐饮娱乐业的天堂。


  与此同时,经过改造提升,徐家山森林公园和多家休闲山庄也成为黄河北一处又一处亮点。五一山、徐家山、天沁生态园、龙腾山庄等都是市民节假日休闲游玩的好场所;佛慈大道、大沙坪北出口的拓宽,众多高档小区的落成,这都体现了兰州黄河北地区城市化的进程,但在河北地区向新城区转型的过渡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居住人口的成倍增长,发展滞后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却成为了制约这里居住的市民日常生活的最大的问题。由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特别是商超、菜市、学校和公园等设施上发展的滞后,居民生活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兰州北扩成为必然


  可以看出,土地的稀缺和黄河两岸的发展不均,让兰州突出去已经成为必走之路而且迫在眉睫。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性进步,城市的外沿不断扩展使原来属于农村的土地变成城市的一部分,城市周边土地被征用是不可抗拒的城市发展规律,兰州至今在城市扩展上仍存在小农经济至上的愚昧。像兰州这样将城市周边10公里左右的地方还称为小城镇,反映出在城市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观念落伍了,因为这并不是称谓的问题,而是城市定位的问题。


  所以,兰州必须拓展!但是,当兰州东西两边无法再延伸的时候,为什么不鼓足勇气抬起脚步,跨过黄河呢?


  此时,城关区谋划“十二五”布局,提出了“南升北拓”的思路。这一思路就像蓄势已久的火山般,终于喷了出来,让兰州这座久困山间的城市终于扯开了嗓门,可以美美地进行呼吸了。


  回望“南升北拓”战略:2012年5月,城关区规划将在五年时间里全力破解土地制约瓶颈,按照“跳出老区建新区,建设新区带老区;新区抓框架,老区抓提升,共同促提高”的“南升北拓”总体思路,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与发展。也就是说,在之后的五年时间里,城关区将在黄河南岸实施棚户区、城中村、破旧楼院改造,加大老城绿化美化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实现老城区的华丽转身。


  同年11月,城关区“南升北拓”战略确定了最新实施方案:将在黄河以北分片分步实施土地整理开发,同时在黄河以南地区实施旧城区、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力争每年完成10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该方案中将九州区域和三条岭、青白石纳入整体规划,开发范围西起九州台山脉,北至北绕城高速公路,东至皋兰什川边界,区域面积140平方公里左右。从2012年起到2016年,将在三条岭、青白石、九州三大片区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开发整理“三位一体”综合利用项目。


  同时,全面启动城市空间再造工程,在黄河以北地区的九州北部和青白石、三条岭等片区重点实施六大土地开发项目,即白道坪土地开发、碧桂园城关区项目、三条岭、三条沟、马家沟、九州北部等项目,到2016年整理土地60平方公里以上。争取实现石沟村和马家沟村整体搬迁,同时建成青石小镇,基础设施完善的北城区也将初步建成。


  现如今,走在黄河北便可清晰地看到,庙滩子棚户区改造工程以及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等让城市化的脚步已经踏进了黄河北。尤其是会展中心建筑群,在近几年中,已经带动了该区域的经济快速增长。


  同样,庙滩子棚户区的改造,让这里守望城市几十年的“城市里的农民”终于翻身成为了城里人。而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仅是让当地的群众住进了楼房,过上了好日子,实现了城市梦,更大的作用在于城市的突围。


  可以想象,当黄河北崛起一座座高楼大厦,铺开一条条宽敞马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配备齐全之时,这里将成为兰州人的新选择,同时也将成为兰州重要的城区。如此一来,拥挤了十多年的兰州便可以大口呼吸,开怀奔腾。


  但是,北拓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对巨大的山岭,削山建城举步维艰。相对于此,青白石却有着便利的条件,大量土地只需稍作平整即可开方建城,可谓是得天独厚。尤其是该地区依黄河而下,与雁滩呼应,一旦发展起来,只需几座大桥,即可与兰州城区融为一体。


  一个新家要好好设计、好好装修,一个城市也要好好规划、好好经营,黄河北也不例外。


  多年来,兰州的路修了一条又一条,桥架了一座又一座,目的只有一个:让城市的血脉畅通。因此,面对如火如荼的黄河北岸开发建设,希望未来的北岸不但要规划好,更好管理好,经营好。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严惩8类行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 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火车站至公交五公司盾构区间实现双
  • 兰州市轨道公司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 23名兰州轨道交通工程务工人员搭乘包车集中返兰
  • 兰州市牛肉面馆分批次有序恢复营业
  • 兰州:工业企业陆续复工复产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