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工人到中国铝雕艺术第一人的蜕变
桥门社区居民彭志勇曾是西北有色冶金机械厂的工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彭志勇发現了铝雕之美,后来通过研究他独创了铝雕艺术。如今,由彭志勇先生创作完成的各类铝雕作品已成为文人雅士成列摆设、馈赠亲朋的高雅艺术品,也是我省重要的旅游产品之一。从一个普通工人到中国铝雕艺术第一人,彭志勇的艺术人生里包含着他对艺术无尽的热爱,他的成功毋庸置疑,他用持之以恒的热情独创了一门雕刻艺术。
上世纪70年代,位于我省陇西县的西北有色冶金机械厂里一派繁荣景象,整日忙碌在生产车间里的师傅们领着学徒工在流水似的生产线上挥洒着汗水,而年轻的彭志勇也是众多工厂学徒工中的一员。当时,年仅20岁的彭志勇因为聪敏好学而备受师傅的亲睐,在同车间的工友们眼里,彭志勇不仅勤奋好学,他还心灵手巧,就拿他铝饭盒上栩栩如生的雕刻牡丹来说,那就是工友们羡慕却怎么也做不到的。
在彭志勇的记忆里,当时厂子里景气好的不得了,1200多名工人每到饭点就会蜂拥至厂里的几个大灶上打饭,大家吃饭用的全部是铝制饭盒,因为担心饭盒混淆,工人们想各种办法在饭盒上打标记,有刷油漆上色的,有写名字的,有系绳子的,而彭志勇则在自己涂过一小块红色油漆的地方刻上了一朵鲜艳无比的牡丹。
“饭盒上刻画是我独创铝雕艺术的启蒙。那时候我还是一名模具钳工,自从工友们发现了我饭盒上精美的牡丹后,便不断有人找我打记号,兴致所致,我也乐此不疲。渐渐地,我对于铝板上雕刻各种精美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甚至人物肖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自己的年轻时代,如今已年近六旬的彭志勇仍旧记忆犹新。在彭志勇的记忆里,年轻时代的自己意气奋发,拿企业当家一样爱护,苦活脏活累活常常抢着干。他从刚开始当学徒从三大基本功开始学,到后来学习钳工、铣工、车工等各种工种,事事从不落人后。因为16岁的时候曾在沈阳冶金机械学校学习过模具制作及设计,彭志勇的工作常常都能出色漂亮地完成,还曾一度被评为厂里的劳动模范,而他在铝板上雕刻的技艺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彭志勇在陇西县这个小地方生活的有滋有味,在厂里他是技术能手,在当地他是一个懂艺术的人。可是人生没有永远的惬意与小情调,就当时间的年轮碾过1996年的时候,国企的危急时刻真正到来,彭志勇所在的工厂也面临全面改制,迫于工作需要,彭志勇于当年从陇西县调至兰州,并进入甘肃化工机械厂工作。
一个没有特点人被扔进人堆里时往往会被淹没,但彭志勇不是。在那个大浪淘沙的年代,工厂改制,大批工人下岗,即使这样厂子里还是解决不了工人的工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彭志勇向厂长建议利用工厂现有的人力资源,由他带队成立一个铝雕小分组,为厂子里创造效益。就这样,彭志勇才真正开始把自己热衷钻研了近20年的铝雕艺术推上市场。直至1998年,工厂受大环境影响已经处在濒临倒闭的边缘,彭志勇也不得不离开厂子单干。
“当时我选择停薪留职离开厂子,用自己仅有的1万元资金购买了简单的设备及材料,带着几个学徒工在租用的一间仅有10平米大小的工作室开始工作,做了一些铝雕产品后便开始在市场推广,之后又去北京开发市场。”在北京的那几年,彭志勇应邀给多家百年老字号店做老字号匾额,他和他的徒弟们利用三四年时间集中镌刻的很多作品已经被很多铝雕热爱之人收藏。
据了解,铝雕是现代装饰壁挂类新型艺术工艺品。它采用特制的铝合金材料,发挥其质轻、色白、强度高、抗氧化性强的特点,经特殊工艺处理配以各种色漆纯手工雕制而成。其表现形式新颖、工艺手段独特、即可重现古碑旧帖的风貌,又能充分展示中国字画独有的审美情趣,有源于书画、超越书画至奇效。
彭志勇的铝雕艺术集书法、绘画、雕刻艺术与一体,有书法的苍雄刚健,又有绘画的工笔写意。将中国书法的行之魂、意之魄及行笔过程表现的淋漓尽致。主要作品有以天下第一行书为代表的《兰亭序》及《五牛图》、《赤壁怀古》、《八十七神仙卷》、《中国四灵图腾》、《板桥竹》、《沁园春》、《腾龙治水》等六十余种。此外,在千禧龙年之际,彭志勇还为北京中华世纪坛镌刻了《中华世纪坛赋》铭文的匾牌。为中国奥委会刻制了以敦煌壁画为原型的“反弹琵琶”、“鲜花飞天”,更加彰显了敦煌壁画的极天神韵。目前,彭志勇的铝雕作品已得到了广泛社会认可,他立志要将自已独创的铝雕艺术推向全世界。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 http://www.dxbei.com/n/xiguan/)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