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7月15日讯 “太阳总算出来了。”昨日中午,在九州阳光家园小区门口,望着阴沉沉的天气逐渐泛晴,来自皋兰忠和镇的瓜农刘德成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连日来的持续阴雨天气,使满满一车西瓜几乎面临滞销的状态,但只要有一个顾客,年近6旬的刘德成一直坚守在瓜车旁,用自产自销的方式,为一年的种瓜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
“再过段日子就立秋了,地里还长着一半多的西瓜呢,老天爷可不敢再下雨了。”说话间,刘德成再一次将目光深情地投向天空,像是在祈求。
“要买瓜吗?我给你挑个熟的……”看到记者走到瓜车前,刘德成喜出望外,他麻利地在瓜车上找来找去,目光在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间挪移。
眼前的这位瓜农两鬓已经斑白,圆脸、皮肤黝黑,脚上的一双传统手工纳制布鞋透露着几分质朴。
“我一个卖瓜的,有啥地采访的。”得知记者的来历后,刘德成使劲摇了摇头,但谈及卖瓜路上的艰辛,还有自己的种瓜生活,这位与西瓜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农民如数家珍。
“从小娃娃时就跟着大人种瓜,这一种就是几十年,西瓜一直是家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刘德成说,在他所在的忠和镇,祖祖辈辈都以种瓜为生,在这传统农业的支撑下,农村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他家“种了10亩西瓜,还兼顾一些蔬菜种植”,而为了让这一经济作物卖的更好的价格,很多皋兰瓜农都以“自产自销”的方式将西瓜推向兰州及周边市场。
一亩地西瓜产量在2000斤左右,依次推算,刘德成家今年要有近2万斤的西瓜急需面对市场。面对地头西瓜销售,刘德成眉头紧锁:“阴雨天气使得西瓜卖不上价钱,一周前九州西瓜的市价是两元一斤,但现在已经降到了一元,市场还是不太好”。
“从刚开始的3元,2元,到如今的一块甚至八毛,这些天西瓜卖的便宜的很,买的人却不多。”由于是中午,买瓜的人不是很多,刘德成坐在小板凳上,看着手机语气淡淡地说,“实在不行就往周边市得整体批发,但这样就要少卖些钱了”。
为了让市场上尽快了解到自己西瓜销售的降价信息,刘德成特意在一个纸板子上写下“本地瓜,一元”的标语,并摆在瓜车显眼位置。但可能由于好多附近小区居民进城上班,效果并不是很好,面对零零散散的客人,刘德成显得焦灼而无奈。
“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晚上下班的时候了。”刘德成说,长期的蹲点卖瓜,让他对西瓜销售的规律逐渐摸清,将自家地里生产的西瓜赶立秋前推向市场,是他目前最大的愿望。
刘德成坦言,瓜农出来卖西瓜是件很辛苦的事,不说风里来雨里去的,只是每天从早上八点卖到晚上的十点钟多,就很消耗时间精力。很多时候西瓜卖的好,他晚上就不回家,在驾驶室里凑合着住一晚,第二天接着卖,自然也顾不上家里的其他活。卖瓜的日子很枯燥,在无聊等待的间隙中,他也有一些休闲娱乐生活,就是和小区里退休的老人们打桥牌,“有时还玩点‘带血的’,输赢五毛钱,图个乐呵”。
兰州素有“瓜果之城”的美誉,瓜果品质好、糖分足,是因为兰州日照时间长、降水少,瓜果的糖分积累多而消耗少,但今年绵绵的雨水,多少影响到了西瓜的品质。谈到今年西瓜比不上往年好时,老瓜农刘德成一改之前谈性不高的模样,很详细的说起西瓜的种植条件:“西瓜这个东西,刚种上出苗苗子的时候,好好下上两场雨,苗子就长的好,再就让它一直晒去,出来的瓜就好的很,甜得很。今年再……”刘老伯没有细说,神色之间颇为遗憾,他补充说“今年瓜该晒的时候没晒好,特别是近些日子雨水有点多,多少影响了西瓜的品质”。
刘德成卖瓜的经历是兰州瓜农进城卖瓜的一个缩影,面对已经到来的西瓜生产销售“高峰”,很多自产自销的瓜农,都以开瓜车露宿街头的形式,将一年的劳动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期间的艰辛不言而喻,希望西瓜销售快一些,卖个好价钱是他们心中最为朴素的愿望。
“看来今晚就回不了家了,要是这几天是晴天,这一车早卖完了。”当日下午6点多,兰州下班高峰期已经来临,在打牌消磨了一段时间后,刘德成又重新抖擞起精神,为三三两两前来买瓜的人们提供着服务,作为一名“自产自销”的农民兼职商人,他渴望着以后的日子大多是晴天,待卖完这一车瓜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回皋兰的地头,摘上一车已经成熟的西瓜再到这里来卖……
而还要在街头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的坚守多长时间,刘德成的心里也没有谱……
(更多详情请点击大西北网河北频道http://www.dxbei.com/n/hebei/)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