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重筑”中国保存最完整明代土夯长城

时间:2013-11-04 10:42来源:中新社 作者:冯志军 信江 点击: 载入中...
  原标题:甘肃“重筑”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土夯长城
 
  大西北网11月4日讯  据中新社报道,针对目前明代土夯长城面临着地震破坏、暴雨冲刷、洪水淘蚀、风沙侵袭等威胁,尤其是近百公里的长城本体和几十座烽火台时刻面临着坍塌险情,被专家定义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长城——甘肃山丹县境内明长城眼下正在进行大规模“抢救”。
 
  从甘肃省会兰州出发,沿着与古丝绸之路大致吻合的高速一路向西,沿途有断断续续的汉、明土夯长城映入眼帘,与眼前一条几乎笔直的乏味旅途相比,车窗外残缺不全的土城墙和残垣的烽燧,令人不得不对历史在此残留的一些痕迹肃然起敬。
 
  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缩影。根据最近一次甘肃境内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甘肃有明长城1700多公里,居中国第一,战国秦、汉长城等2000多公里,居中国第二。甘肃长城以黄土夯筑为主,墙体有的高达3至5米,有的仅存地面遗迹。
 
  记者2日驱车沿着张掖市山丹县境内紧邻古长城一侧的公路一路前行,有数公里的路段被车轮碾压扬起的黄土高达一人,约十余分钟后便至被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的山丹汉明长城“并行”的抢修现场。数十名工人配合着来回穿梭的几台大型施工车辆,正在对古长城墙体一侧的排洪沟进行修筑。
 
  “在山丹县境内,有60千米的汉长城与明长城平行延伸,两者相距10至80米之间。像这样不同历史时期修筑而同时并行迄今留存较为完整的土夯长城在国内实属罕见。”山丹县文物局副局长张雳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人为破坏长城行为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面临的一些自然威胁依然紧迫。
 
  张雳说,山丹县境内的明长城之所以在全国而言保存最完整,与当地地广人稀和干旱缺水息息相关。
 
  对山丹县而言,虽然其境内古长城保护“底子”较好,但依然面临着古长城保护资金紧缺的困扰。“依据权威评估,要对境内存在险情的53公里明长城完成修复需近1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但目前投入只有2000万左右。”张雳表示。
 
  近年来,关于中国古长城面临的一些自然威胁和人为破坏等问题相继引起公众关注,而关于对古长城保护现状的议论与质疑屡现媒体报端。记者走访甘肃境内一些古长城看到,虽然官方已在靠近居民“生活区”的古长城两侧设置了围栏保护,但其依然面临着被公路、铁路“切割”和保护资金短缺等系列难题。(完)
 
  原文链接:http://www.gs.chinanews.com/news/2013/11-03/220633.shtml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