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站街道网格化治污开展冬防工作纪实

时间:2013-11-07 12:1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徐晓君文/图 点击: 载入中...
  对决大气污染:这是一场战争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事关经济、民生,责任重大。面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自冬防工作开展以来,七里河区西站街道以“街道+社区+网格员”的三级网格化治污管理模式全面开展冬防工作,8个社区通过建立工地冬防档案、门前三包等举措建立冬季污染防治大巡防体系,从而形成了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城市治污新格局。
  

 

  
  
  20年的搓板路旧貌换新颜
  
  三角线马路,一条20多年的搓板路,是今年9月份以来西客站的开建后大型送输车辆的必经之路,这条原本破旧的马路由于重型车的碾轧变得更加不堪负重,来往车辆未加盖防尘网,使这条一公里马路上变得尘土飞扬,雨水季节泥泞不堪,居民们怨声载道。
  
  “每天几趟拉土车辆,车上根本不加盖遮布,只要人一出门就像个吸尘器一样,饱受吸灰之痛,平时很少见洒水车,记得有一次正在做饭,刚刚把菜下锅,只听得一阵刺耳的喇叭声,接着几辆重型车通过后,锅里就是一层灰尘,气得自己放下手里的活,去找施工单位,但最后连门都进不去。”家住三角线的居民张大妈这样描述一个多月前的三角线马路。
  
  居民向街道反映情况后,立即引起了西站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办、社区主任为成员的协调小组,多次深入西客站建设工地,就防尘洒水问题进行深入协调沟通,并向区政府多次反映实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经过多方努力,七里河区政府决定重修三角线马路,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街道同时决定,出资修缮马路道牙,购买42块文化宣传画装扮马路两侧,同时对整条路的楼宇进行立体粉刷,提升三角线马路整体形象。
  
  现在的三角线马路彻底甩掉了搓板路的大帽子,面貌一新。记者来到三角线马路,往日坑洼的路面已不见踪影,眼前是一条平整的柏油马路,道路两面的铁栏杆上安装了“孝道”宣传画,过往路人不断驻足在“剪纸”、“节俭”、“廉政”等为主题的宣传画前,细细欣赏。马路上的楼宇被粉刷为粉色,在冬日照耀下显得格外温暖,让整条街变得鲜活起来,洒水车驶过后,湿漉漉的马路让人心情舒畅,行走在路上的人们脸上似乎也多了几分笑容。
  
  “以前大家总不爱出门,现在家属院里多了许多晨练的老人,心情好多了,居民的幸福指数真的提高啦。”三角线铁路家属区的吴大妈乐呵呵地说。
  
  西站街道三角线社区副主任马志华称,三角线马路上主要集中铁路家属比较多,约有居民6000多人,这条路的整体改造和提升,真正结束了20多年来三角线马路破旧不堪的历史,通过社区街道的多部门联动,引导游商按划定区域规范经营,使马路面貌发生极大改善,如今,路宽了,人的心也“宽”了,公交车不再堵塞,居民不再怨声载道,居民院落里刮起一股和谐文明之风。
  
  为土堆“找娘家”的苦与乐
  
  李静是西站街道城建办主任,33岁的她有着优雅的气质和积极的工作热情,负责城建和冬防工作已经有3年时间。记者刚见到她时,她还在整理冬防材料,《工地施工冬防档案》、《锅炉改造档案》被塞了满满一柜子。“2011年搞冬防工作,材料只有1盒,现在冬防材料有20多盒,这些材料凝聚着8个社区冬防工作的全部心血。”李静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理解情愫。
  
  冬防工作离不开平日的细致和扎实,提起西客站的土堆事件,让李静和她的同事们费尽了心思。“一方面西客站范围大,从西站几乎到土门墩包括了十几家施工单位,另一方面每天西客站施工地都会挖出很多土堆,按照冬防要求施工地的土堆必须覆盖防尘网,而为每个土堆找自己的“娘家”真是让街道工作人员煞费苦心。”西站街道城建办干部刘凯称。
  
  他说,起初巡查时,大家都会为未遮盖防尘网的土堆找“娘家”,每个地段的土堆都会有不同施工方,一找就是十几家单位和负责人,为落实冬防要求,工作人员只有每每跟在施工方的后头,紧盯着土堆被盖上才能放心离开。“娘家人多,纠纷也就多,有时甲方的土堆盖好了,而乙方没盖好的土堆被风吹到了甲方领域,社区常常为这样扯皮的事情断官司,弄得大家哭笑不得。”李静说,虽然冬防工作比较辛苦,但看到辖区冬防工作取得了不菲成绩,他们的心里特别满足。
  
  西站街道小西坪社区副主任金红英是负责社区冬防工作的主要干部。她说,辖区目前有3处施工工地,按照街道要求为其建立冬防工地档案,要求施工方做到“五个百分百”要求。即,所有裸露土堆严密覆盖、工地规范设置围挡、主通道水泥硬化路面、场区行车道罩面石料、出场车辆一律清洗轮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而社区正是通过网格化管理完成这项工作,原来社区将辖区范围划分多个网格,每个网格派专人负责其冬防、卫生、门前三包等工作,而网格员就是社区的“眼线”。10月8日,社区网格员老王正在建西东路巡查发现,一工地进出车辆未加盖防尘网,周围也未洒水,老王立即向社区反映此事,10分钟后社区书记和主任立即赶到现场,与施工方张经理进行沟通,20分钟后施工方立即买来400元一卷的防尘网并整改规范,网格化管理真正实现了24小时无缝对接的冬防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严控污染源
  
  “打蛇打七寸,治污抓源头。”西站街道党工委书记何门告诉记者。网格化管理就是从社区层面严抓污染源头,有效化解了基层防治、监管污染的难题,并成为此次“冬防”战役中的一大亮点。他说,目前街道将辖区按标准划分为38个单元网格,通过38个网格管理员加强对单元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了一种监督和处置相分离的形式。就街道来说,建立了环保专干、楼院长、环保志愿者、辖区单位协管人员为一体的日常监管队伍和打击处置的街道综合执法队,借助平台,主动发现和及时处理辖区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居民投诉之前。有了这个平台,街道每天对辖区区域38个网格进行全面监控,发现问题后定位到事发区域、锁定到相应网格、精确到具体路段和楼院,由相应网格内的日常巡查监管队伍赶赴现场调查后将实际情况向街道指挥平台反馈,并按反馈情况的轻重缓急分别处理。
  
  目前,街道这种治污模式已进入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运行。一是基础工作到位。巡查监管队伍在日常巡查中将各自网格内无暖气供暖的居民、门店、单位、单位门房、工地工棚、楼院、肉菜市场使用小火炉底数和用煤数量全面排模后填写摸底表、建立动态管理台账。街道通过多项制度,通过明确人员职责、建立管理制度,做到了“定点、定人、定岗、定责”。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街道形象,着力营造路畅、街美、景优的城市道路,西站街道通过严格执行门前三包制度全面进一步提高街道整体形象。”西站街道党工委书记何门说。自冬防工作开展以来,由街道多次联合七里河城管执法局,将三角线沿街店面招牌作为此次整治的重要内容,实施“穿衣戴帽”更新,对沿街影响城市景观的老化、破旧店招、一店两招进行拆除;对沿街门面遮阳篷布进行拆除;对沿街门面两边瓷砖破损和污迹进行清洗和更换;对店外摊的清理和流动摊贩引导;对沿街建筑范围以外的违章搭建进行拆除。确保设施整洁美观、错落有致,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何书记说,“门前三包”制度对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靠实责任和义务,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管的良好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街道安排门前三包工作中,形成了以街道为主导,责任制管理格局,全面提升“门前三包”责任制的签订率、知晓率和落实率,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市民环卫意识、文明意识和城市意识。(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n/qilihe/)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七里河区人大常委会督查西站街道“人大代表之家”
  • 西站街道干部述职考核评议大会举行
  • 西站街道8名社区书记“过堂”述职不走过场
  • 找差距 树信心:西站街道召开2016年度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
  • 七里河区西站街道三大举措推进“三大整治攻坚战”深入开展
  • 西站街道大练兵练出综治员好身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