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1月9日讯 “2014年,我们要推动出台《甘肃省资助社会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给予市场更多优惠和更大空间,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领域,研发生产养老服务产品和用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打造功能完善、服务多元的养老服务“产业链”,逐步形成市场化品牌,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昨日召开的2014年全省民政工作视频会议上,省民政厅厅长肖庆平提出,全省民政部门要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
肖庆平提出,2014年我们将积极推动省级层面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土地供给、金融投资、财政补贴、税费优惠、从业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协调相关部门细化和配套具体政策措施,切实为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政策支撑。
2015年,甘肃60岁以上老人将达365万
来自省民政厅的数据显示:我省于2005年进入老龄社会,并且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348万,2015年将达365万,2020年将突破424万,未富先老特征明显,养老矛盾突出,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刻不容缓。
肖庆平介绍,2013年,甘肃加快推进“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天水麦积“养老示范基地”已开工建设,目前完成了一期1.25亿元的工程体量;张掖甘州“养老示范基地”和庆阳市“省级养老示范基地”正在进行前期准备;临夏市“社会福利服务示范区”核心项目已完工。社会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加大,运营补贴资金比上年翻了一番。加快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社会福利机构创建,目前已命名三批16家示范社会福利机构。出台《甘肃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下放养老机构许可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取消前置审查,催生了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全省养老床位增幅明显,现已达到6.2万张,同比净增1.7万张,增幅达37.2%;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7.9张,比上年增加4.4张。
各地认真贯彻《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启动示范创建工作,探索出了政府主办、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四种建设运营模式;推动全省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从无到有,现已覆盖31.6%的城市社区和12.4%的行政村(社区)。
全面落实高龄老人补贴政策,全省90岁、95岁、100岁以上老年人分别享受到500元、700元、1000元的高龄补贴。积极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兰州市、嘉峪关市建立了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制度。
为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政策支撑
肖庆平指出,从纵向上看,我省养老服务发展较快、取得明显进展,但横向上和兄弟省市相比,无论硬件设施还是配套服务都存在很大差距。
甘肃民政部门要加大改革创新和推进力度,不断挖掘社会潜力,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快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把服务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全省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推动省级层面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土地供给、金融投资、财政补贴、税费优惠、从业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协调相关部门细化和配套具体政策措施,召开动员推进大会,切实为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政策支撑。
开创市场化建设养老项目新路子
肖庆平指出,2014年,我省继续加大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推进力度。以加速“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为带动,加快推进以示范福利县区和规范化标准化福利机构为支撑的社会福利服务示范省创建,年内完成天水麦积养老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开创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养老项目的新路子。
省民政厅将报请省政府将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任务,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分别给予30万元、3万元的奖励,年内建成100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000个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使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覆盖45%的城市社区和20%的行政村(社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达到20.5张以上。
开展养老服务评估试点和养老护理补贴试点,在新建或入住率低的养老机构中推进公建民营改制探索。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卫生所纳入医保范围,促进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家政服务、就餐配送等为老服务资源,总结推广虚拟养老院经验,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亲情化、人性化服务。
给予市场更多优惠和更大空间
肖庆平指出,发展养老事业要广泛吸引社会参与。在坚持“保基本、兜底线”,重点为“三无”老年人和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托底”服务的同时,推动出台《甘肃省资助社会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给予市场更多优惠和更大空间,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领域,研发生产养老服务产品和用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打造功能完善、服务多元的养老服务“产业链”,逐步形成市场化品牌,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