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4月18日电(记者王博)在甘肃省陇西县德兴乡营门村村委会,村民张淑民把一兜证件凭据交给德兴乡驻村干部牛文娟,用以代办合作医疗大病救助手续。
营门村坐落在大山深处,距离县城50余公里,群众居住分散。路途远,办事难,曾经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撇下地里农活,赶几十公里山路,三番五次跑县、乡政府,还未必能跑对门、找到人,办成事。
“领张结婚证,都能往乡上跑七八趟!”张淑民一想起上城办事的吃力劲就发憷。但这次给家人办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的手续,却没费多少功夫。“上次路过村委会问了一下手续咋办,干部让我带材料来就行,其余的他们就全都替我办了。”说起干部驻村代办,张淑民连连点头,“干部替我们跑腿,办事轻省多了!”
2013年以来,陇西县在全县范围试点乡镇干部驻村代办。当年6月,在营门村村小学旧址,新的村委会建了起来,8名德兴乡的驻村干部吃住在村,为群众“跑腿”。能够在村代办点一次性办理的事项,由代办员“马上办”;对群众需要办理、可以代办的事项,由代办员收集证件材料后,统一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代着办”;对必须由群众本人到乡镇或县直部门办理的事项,如果办事群众不熟悉有关程序,由代办员帮助准备有关证件后“领着办”。除此之外,还制作发放“便民连心卡”,公开代办员姓名、电话号码和代办内容“流动办”,让民事代办不留空当。
“以前农民找干部,如今干部找农民。”德兴乡人大主席杜来福说,民事代办让县乡两级便民服务窗口下移至村组,“大到基础设施建设,小到帮群众写证明、盖章,群众随到随办,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吃住在村上,让干部也有了更多的机会与群众接触,“逼”着他们熟悉农村,学会同群众打交道,“对干部,尤其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乡镇干部而言,是对能力和作风的最好锤炼。”德兴乡党委书记程兆祥认为。
截至目前,陇西县已有2713名驻村民事代办员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5.6万多件。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