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庄社区残疾人有个“马大哥”

时间:2014-08-19 20:0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王志俭 罗家森 点击: 载入中...
  记梁家庄社区残疾专干马成林
 
  大西北网讯  脸上戴着一副石头眼镜,身体瘦削却精力充沛。8月19日8时30分许,49岁的马成林正坐在梁家庄社区办公室的电脑前查看相关资料。摘下眼镜马成林指着右眼说,1976年的一次工伤事故,让他眼睛受到伤害,虽经及时抢救眼睛还是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到1982年时右眼完全失明,多年的眼病折磨他已习以为常,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真正眼睛完全失明他还是纠结了好长时间。
 
 

 
  1991年马成林从单位下岗,他先后干过修理门窗、焊工、开过三轮摩托车营运等多样工作,维持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2005年七里河区统一取消残疾人三轮车营运后,他被安排到梁家庄社区担任残疾专干。这对他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不会就学马成林买来有关残疾人的心理、生理书籍找来国家有关残疾人的文件,一头扎到里面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突击一段时间后马成林有了一些“底气”,他开始正式“接管”社区残疾人工作。当时社区残疾工作一片空白,马成林就从最基础的原始档案开始入手,他一家一家上门入户残疾人家庭,和他们谈心聊天交朋友。大约1个多月他跑遍了社区69户残疾人家庭。并将他们每人的残疾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做了详细登记,有了这本“联络图”马成林工作方便多了。
 
  自从眼睛失明后马成林也成了残疾人,因此,他对残疾人的内心了解比较清楚。残疾人大多自卑不愿和人交往,而由于自身身体原因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往往不是太好,这更加深了他们内心的自卑。“我一定要千方百计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找到工作岗位。”了解完第一手资料后马成林暗暗下了决心。辖区有个残疾人今年62岁了,右腿残疾走路不便。2006年马成林入户了解到,该残疾人有4个子女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为此,这位残疾人整天愁眉苦脸。而要让他脸上露出笑容只有让他拥有一份工作岗位,可给这样的人找工作谈何容易!马成林开始马不停蹄的为这名残疾人找“饭碗”,可有岗位的辖区单位一听介绍就摇头不已,“我们理解你的工作,可我们不是慈善机构,我们找的人必须能胜任工作。”不知多少次听到对方单位领导说出这样的话,但马成林还是不死心。后来听说辖区一家单位招聘门岗,马成林又上门游说。“老马,如果是健全人咱二话不说,可你的人是残疾人啊。”“你们可以试用一个星期,不行再辞退一分钱不要。”在马成林软泡硬磨下,对方答应试用一个星期。“你可要争气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试岗前马成林给这名残疾人打气。
 
  一个星期后对方领导打来电话,愿意再试用一个月。“人我们要了!”不到一月对方领导又打来电话,高兴地接纳了这名残疾人。原来这名残疾人不仅尽职干好份内工作,还干了许多“份外”工作,8年时间过去了这名高残疾人依然在这家单位工作。而稳定的经济收入也保证了他们一家人的正常生活。2013年11月辖区一名40多岁的聋哑残疾人失业了,之后他跑了许多单位也没找到岗位。聋哑残疾人来到社区找到马成林,手舞足蹈的诉说了自己的遭遇,要求马成林无论如何要给他找一份工作。当着聋哑人的面他痛快答应了,可心里却没有一点谱。除了留下社会岗位,马成林还特别留心身边单位。这样聋哑人上班方便也轻省一点。一个星期后他又找到辖区一个单位,刚好这家单位要招聘几名搬运工。马成林马上推荐了这名聋哑人,对方领导一听立马摇头。一次不行,就两次,第三次在马成林大小道理说服下,这家单位终于接纳了这名聋哑人。搬运物件不是大件,且不是每天都有搬运的活,每月工资有1500元左右,聋哑人干得十分舒心,对方单位也很满意。直到今天聋哑人只要遇到他,还笑着竖起大拇指。另外,这几年马成林在社区领导支持下,还给三名残疾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如今,梁家庄社区的中青年残疾人,每次见到马成林都会亲热叫他一声“马大哥”。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