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转身,年华依旧?

时间:2014-10-15 12:03来源:南都社论 作者:南都 点击: 载入中...
  
   很难说,现在人们对彼时蜂拥至新华书店买书的那份不舍,是真的因为带有符号意义的一家书店本身,还是对过往年华、青春与知识饥渴的某种追念。
  
  有多久没去新华书店了?这个问句会很暴露年龄,因为对于真正的新生代而言,新华书店是什么,恐怕都有些恍惚了。昨日南都广州读本刊发专题,追访广州新华书店65年的岁月,不少细节令人唏嘘。对于这样一家曾经“一家独大”的官方背景书店,面对网店压力、转型困境甚至体制牵绊时的取舍、去向,可能不仅是“实体书店困境”可以概括的。
  
  来自广州新华书店集团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起,新华书店受网络冲击明显,一般图书的零售在这几年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与2010年比较,书店的一般图书(课本除外)的零售下降了17.46%,近些年来也有不少新华书店关闭。但体现在数据上的经营压力,对于依然带有某些体制“优势”的新华书店而言,其实要比民营实体书店好得多。毕竟教材和教辅类图书的垄断销售资质,已经让新华书店本身不能算是纯粹意义的竞争市场主体。近些年来,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不少媒体报道指向中小学教材发行的垄断暴利,该领域的改革试点遭遇非常大的阻力,甚至无疾而终,也是事实。
  
  具体到实体书店的困境,不独新华书店感受得到,诸多民营实体书店的体会可能更深,也更痛切。所不同的是,民营书店的经营压力无所承接,没有体制化的供养,撑不下去就关张,比如广州知名旧书店文津阁的关门,就曾引来热议。相对而言,新华书店系统的人事、体制状态,加重了新华书店自身的转型困难,相较于民营书店更纯粹的市场压力,新华书店可能有更多来自体制本身的负累。得益于行政化的垄断经营,同时也受累于行政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盘根错节、人员臃肿。现在到了想要转型的时候,除了经营方式的简单适应市场(摆几张咖啡桌,调暗灯光、拉长营业时间,应该说是不难的),管理机制、运营模式与思路的转变,或许才是难度所在。
  
  去书店的人少了,不代表读书的人少了;实体书店、实体书少了,读者也只是转向电子阅读。
  
  回到对实体书店存亡的讨论,来自民营书店一些经营业者的思考可能更切合市场实际,相较于网店的折扣度、便利性,实体书店确实应当更多转向自身精神产品的特质探寻。正如学而优书店总经理陈定方所言,“营造实体书店特有的板块、空间感,让读者体验到不同的东西和感觉,包括各种活动体验”,才是可行的思路。具体到广州来说,一边是新华书店式微(尤其是抛开教材发行这一块垄断经营来看),另一边也有方所等新型书店的热络,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作为文化意义上的新华书店,之所以为不少人所怀念,更多是由于彼时图书市场的不充分,以及经营主体的一元化。在新华书店最风光的年代,其实也正是社会文化领域初松绑的那段时间,书少,买书的渠道更少,因为读者的别无选择,催生了新华书店的“一家独大”。与其说新华书店当年曾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不如说更像那些年里文化匮乏、市场主体单一的表征。很难说,现在人们对彼时蜂拥至新华书店买书的那份不舍,是真的因为带有符号意义的一家书店本身,还是对过往年华、青春与知识饥渴的某种追念。
http://news.ifeng.com/a/20141014/42196614_0.shtml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