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知识性谣言”莫轻信

时间:2014-11-10 10:47来源:大西北网- 人民网 作者:侯文学 点击: 载入中...
  “小龙虾是虫子,在污水中专吃垃圾”、“千滚水会致癌”、“长期吃米粉会有细菌虫生长在体内”……对于经常玩微信朋友圈的人来说,这些观点并不陌生。这些“知识性谣言”反复被相关专家证实是错误的,但仍会有人相互转发。为此,有人发帖抗议:“请别在朋友圈里污染我的智商。”(11月9日《长沙晚报》)
  
  为何这种“知识性谣言”会屡屡以“科普”的姿态在朋友圈内传播?这是因为,微信的朋友圈相比于互联网暨微博等传播平台,有其自身的特点,很容易成为滋生谣言的土壤。首先,朋友圈内的信息传播者基本上都是亲朋好友,人们会因为信任亲朋而盲从,还会不假思索随手转发。其次,朋友圈是一个半私密的平台,看到的人有限,信息自净能力差,“知识性谣言”在传播过程中难以被直接“攻破”。此外,“知识性谣言”涉及的多是与人们切身相关的话题,大家为了自己和亲朋好友的健康安全,容易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相信这些伪科学,且信手转发。长沙胡女士把小龙虾视为不折不扣的美食,但今年却再也没敢吃,原因是她在微信朋友圈中不下10次地看到一篇“可怕”的文章,说“小龙虾其实并不是虾,而是一种虫子,而且最初中国并没有小龙虾,是由侵华日军经过基因改造,引进中国处理河水中的尸体”。她不但没有查资料或找专家求证信息的真伪,也进行了转发。可见,朋友圈里传播的“知识性谣言”,有时是多么可怕!
  
  如何对待和处理朋友圈里的“知识性谣言”?对于这一类传言不要轻易相信,要用科学的态度进行理智分析和判断;难以便被真伪的,可查询相关的权威资料或咨询专家,以便把情况搞清楚;要有一种责任意识,不要在自己还没弄明白就轻易盲从转发,这既是对自己的判断力负责,也是对朋友圈里的好友负责。
  
  在传播平台不断增加、信息纷繁复杂的今天,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籍以去伪存真、明辨是非,是每一位智者应持态度。其中,不要轻信朋友圈里的“知识性谣言”,就是其中之一。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朋友圈”越来越大 尽显中国经济魅力
  • @党员干部:这样的朋友圈,要不要发一波?
  • 【“一带一路”系列动漫①】朋友多了路好走:“一带一路”,
  • 政策沟通,让丝路朋友圈更紧密
  • “朋友圈”别成了“坑”友圈
  • 朋友圈不是虚假广告的“法外之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