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创业带头人带给甘肃村民新变化 点燃村民创业激情

时间:2015-01-04 07:53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记者宋振峰 点击: 载入中...
  冬天,农闲时节。
  
  往年一到此时,深山沟里的武山县杨河乡刘强村村支书钟国旭就闲了下来。可今年不一样了,眼下,他正忙着协调落实贷款,谋划着一个“大动作”。“2015年一开春,我准备带领村民养林地放养鸡。”钟国旭说。
  
  在会宁县白草塬乡总堡村,村主任张百虎也不像往年,这会儿“陶醉”在村子洋芋、玉米的好收成中。他正在联系村民,办养牛场,建合作社,“闯”出一条致富路。
  
  从守着穷摊子,到争走致富路。是什么让钟国旭、张百虎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
  
  这一切,源于他们日前在福建省蓉中村参加的全国首期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
  
  能拥有这般“魔力”,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培训工程呢?
  
  换脑:“1+11”的创业培训模式
  

  说起村子这两年的新变化,39岁的钟国旭有些自豪。自打2009年他当上村支书以后,村容村貌整理了,防护河堤建起来了,硬化的水泥路也从县城通到了村子。
  
  可钟国旭还是很苦恼,村子一直没有啥致富产业。
  
  贫困村最缺的正是致富理念。唯有贫困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如果每个贫困村都有三五个致富带头人,贫困村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
  
  扶贫,扶智是前提。
  
  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4日,钟国旭与来自甘肃、宁夏、湖北、福建4省区86个贫困村的99名学员,一道在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创业致富学习。全国首期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正式启动。
  
  这次培训是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甘、闽、宁3省区扶贫办联合开设的。
  
  据介绍,以蓉中村为主体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采用“1+11”的创业培训模式:即通过一个月集中培训,完成创业项目设计,再通过创业导师“一对一”“面对面”为期11个月的创业指导,形成创业致富能力,确保学员的创业项目能在贫困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11”的创业培训模式,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开展跟踪指导,是创新扶贫方式和培训方式的新尝试。旨在开创一个模式,闯出一条新路,培养一批贫困村创业人才。
  
  育种:“爱拼才会赢”的理念传递
  
  高中毕业20年了,钟国旭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会重新回到课堂,而且还听到大学教授的授课。
  
  在蓉中培训基地近一个月的培训时间里,他和其他村民像学生一样,每天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听课,认认真真地作笔记。他们培训的课程,有《休闲观光农业》《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等。
  
  培训班将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分为4个阶段的教学,针对性地设计了适用贫困村创业的种植、养殖、电商、小微企业四种版本的创业计划书。
  
  除了邀请国内知名大学教授等“高端专家”和优秀基层带头人代表给学员们传授经验外,培训班还带领学员走进当地的仁发旅行车厂、雨伞厂、针织厂、伟强节能灯厂、康美面包厂等企业,参观泉州光电产业园、大学生孵化基地。让培训课程既“架天线”又“接地气”,使钟国旭他们这些来自贫困村的学员既感到新鲜又很解渴,既开眼界又长见识。
  
  走出大山,来到蓉中村,是钟国旭头一回到南方。他惊奇地发现,蓉中村,一个面积仅1平方公里的小村庄,人均耕地不到一分。村子一不靠山二不靠海,更没有矿产资源,一年产值却有十几亿元。
  
  “原因就在于思路。”钟国旭告诉记者,那里的村民办小微企业,就像“家乡村民种庄稼一样”,几乎家家都有小作坊,人人都会技术活。“我们县的企业都很少。”钟国旭说。
  
  在参与小微企业的实践中,在与企业家零距离互动时,钟国旭和其他学员更是感到受益匪浅,不仅体会到创业的酸甜苦辣,而且感悟到“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贫富”的深刻含义。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多元,思想更加解放,体会更加深刻,从思想上开始摆脱“贫困”的桎梏。
  
  过上好日子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成为培训班的主旋律。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2014年11月21日,在福建电大梅山学院,钟国旭和学员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爱拼才会赢》,这首创业之歌的主题词深深植根在他们心中。
  
  造血:村民创业激情得以点燃
  
  离刘强村50公里远的大山深处,有个村子这几年靠搞林下生态养鸡致了富。去年,在乡领导的带领下,钟国旭曾经到那里考察过这一项目。那会就很动心的他,却一直下不了决心。因为,他总在想,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要敢闯、敢干。如果下定决心了,不要害怕,失败是成功之母。再说,国家惠农政策这么好,就看你会不会用好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家华在培训时讲的这番话语,使钟国旭心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撞击。
  
  福建省南安市向阳乡乡党委书记蔡映辉给学员们讲的一堂课,也让钟国旭茅塞顿开。钟国旭记得,当时蔡映辉说,向阳乡以前也很穷,现在当地通过探索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道路,走上了富裕路。深受启发的钟国旭不禁想,“自己的村子靠近秦岭,还有个远近有名的大草原,也可以搞休闲农业。”
  
  不仅仅是钟国旭开了窍。8年前,会宁县白草塬乡总堡村村主任张百虎曾经养过三四年鸡,但由于技术、销路都没跟上,没有挣到钱的他便放弃了。这几年来,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心中一直顾虑重重。
  
  “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要有创业的精神,不怕挫折。”“带头创业,当好创业致富带头人,才能帮后富。”培训时的这些话语,让张百虎很受触动。他细细琢磨,倘若当年坚持下来,今年蛋价、鸡价行情都好,当年一起养鸡的张宗堡坚持了下来,今年不是赚了三四万元吗?
  
  学习借鉴蓉中村的先进理念和创业精神,学习蓉中村村民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原来不想创业、不敢创业、不会创业的学员,现在是上课想创业、吃饭想创业、睡觉做梦也想创业,创业的因子在他们的血液中流淌,创业欲望和创业激情空前高涨。
  
  经过一个月的励志激情、社会实践活动、理论学习和企业人士导师近距离施教,在专家指导下,99名学员撰写了119份创业项目计划书,涵盖种植业、养殖业、电子商务业、小微企业等项目。
  
  在学员返乡后的11个月里,蓉中培训基地还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将产业对接与导师跟进相结合,根据学员创业的产业需求进行指导和帮扶。除了让学员继续参加培训基地的远程创业培训辅导,为学员提供创业咨询和难题解答外,还回访跟踪,帮助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2014年12月2日至13日,蓉中培训指导组到甘、宁9个县区参加了有关对接座谈会和产业扶贫调研。
  
  “回来后,我在村子南边选了块空地,准备建鸡舍。2015年开春等雪消了,打算先养5000多只鸡。”说这话时,钟国旭摩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培训完回到家第4天,2014年11月30日,武山县温泉乡田河村村支书牛便雇佣了一台挖掘机,在自家沿马路边的一亩地打起了地基。他打算办一家农家乐。
  
  以前,牛总对别人介绍,田河村是武山县南部最偏远的村子。现在,思路一变天地宽。换一个角度打量村子,村子是游客泡武山温泉必经的“门户”。牛说,“借旅游开农家乐肯定有商机,我不但自己干,还要带动村民干。”
  
  天寒地冻,“冻”不住贫困村村民创业的激情。蓉中村的培训,有效地激活了一个个贫困村民的内生动力。而这,正是贫困村可持续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省贫困村有了产业发展指导员
  • 2020年榆中238个贫困村将达“小康”
  • 永靖县在12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脱贫项目
  • 永靖县在12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脱贫项目
  • 我省投资3.65亿改善贫困村动力电
  • “授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技能培训引领农民奔“钱”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