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渣男”被打,人们为什么叫好?

时间:2015-10-19 21:11来源:大西北网-新京报 作者:王言虎 点击: 载入中...

  17日早上9点半,在上海地铁8号线上,一名男子在车厢内因随地吐痰而遭几位女士指责后,不但不知悔改,还不断用污言秽语咒骂其他乘客,并不顾及坐在他身边的老人和小孩。该男子的言行激起众怒,最终被一名壮汉出手教训。

  说实话,对这般低劣行径,任谁都看不下去。所以,当有壮汉出手教训他时,多数人拍手叫好,“这样的男人,揍一顿就乖了”,“要是我,我也上去揍他”。

  打人当然不对,更不值得提倡,因为这于法不容。可在诸多围观者的眼中,当没有更好的方式制止这种“公共秩序污染”时,出手教训该“渣男”,或许就是当时最有效率的办法。说白了,人们之所以为打人者点赞,是因为这是一次“正义的打人”。

  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对不文明行为的纠偏,当道义指责已经无效时,诉诸轻微的暴力,这能否可以成为将不文明行为导入文明轨道的一个选择?应看到,出手教训“渣男”,不同于流氓式的暴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定纷止争,维持正义。而且,也往往立竿见影。

  但问题是,靠暴力来促成文明,很可能只起到暂时稳定场面的作用,至于被教训者到底能不能从中得到教益,进而提升个体素养,似乎也不能过于乐观。但得承认,文明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它靠渐进式的公民训练,有时也得益于零星的社会冲突,民间“不打不成交”的说法,也片面地反映了这层意思。

  不过,教训“渣男”,虽然是为了伸张正义,维护了公共秩序,可本质上,不管是哪种暴力,又都是反文明的。所以,靠这种裹挟正义色彩的暴力来提升文明水平,又是不可持续的,甚至,一不小心还可能博弈失控,导致更大的冲突。

  人们需要一个“渣男”被教训的事实,来满足心中的正义幻象。所以,人们一边倒地激赏那位“勇士”,而纷纷对另一位“理中客”施之以嘲讽。但实质上这相当片面,也是一种民粹情绪的冲动。

  地铁上打“渣男”,事情不大,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不管怎样,必须秉持一个底线共识:在一个法治社会,维护文明与秩序,应尽量避免暴力,哪怕它看起来是正义的。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郭夏:开放创新“金砖+” 命运与共亚非拉
  • 博论|“主旋律”蕴含巨大精神力量
  • 【地评线】守护“第五空间”,增进民生福祉
  • 从“闲人免进”到“城市客厅” 常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效破解
  • 【地评线】中国外贸为何“韧性”十足“逆势”而上
  • 以“四力”夯实乡村振兴成果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