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将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时间:2016-02-24 19:2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秩名 点击: 载入中...

  根据国务院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意见 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将达到八万亿
 

  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哪里?新的消费趋势在哪里?新的消费模式将会是什么?
 

  这一问题,自2014年以来,成为政府、社会、商界广泛关切的问题。
 

  因为许多行业、个体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倍感压力甚至迷茫的原因正在于此。
 

  而这一原因背后的原因是:我们消费升级的速度快于产业升级的速度。
 

  于是,表现在政府层面,就是要寻找新的消费热点;在商业层面,就是要提供适应市场新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大健康产业将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而两年来的探索结果如何呢?
 

  在政府层面,提出了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商业界层面,呈现出了以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化、定制化等为代表的新兴供给服务业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不论是宏观经济还是个体经营,走在时代和产业前沿的中国商业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特别是进入2016年,伴随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进入稳定发展的中高速通道,一跨入中国农历春节,拉动中国经济最具潜力和最有希望的动力——消费便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绩。
 

  国家商务部监测的数据显示,2016年春节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民俗消费红红火火,新兴消费蓬勃发展,传统年货、大众餐饮、文体娱乐、旅游休闲等成为节日消费亮点。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7日至13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754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2%。

 

  请注意,站在今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千万不要轻视这一节日经济新闻给我们带来的信心与商机。
 

  首先,一系列的数据让我们看到,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重要拉动力。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较上年提升15.4个百分点。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深远影响下,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进出口、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力下滑的背景下,消费力的凸显,让世界活生生地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有着自身的韧性和回旋余地的说法,是有道理和根据的,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信心,而越是在共克时艰的情况下,信心越发的显得重要。
 

  第二,当我们来审视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呈现的巨大张力时发现,购物、游玩出行和餐饮成为日常消费主力军。市场在告诉人们,在经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的财富下,在中国正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的消费者正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越来追求生活的健康,而且已经有了物质上的保障和消费心理与理念上的更新。换言之,这便是新的消费热点、新的消费趋势。
 

  第三,当我们从中国银联大数据统计出来的消费方式看,刷卡、网购、移动互联网订购支付、线上线下一体化便利化等新兴消费方式成为人们享受消费过程的主力军。市场也在以鲜活而权威的数据告诉人们,便捷化、一站式、定制化、体验化等消费方式正引领者新的消费模式向前发展。
 

  第四,当我们把消费呈现出的巨大潜力、新的消费热点、新的消费趋势、新的消费模式和新兴的服务业态整合在一起来考察时,你会发现,未来的消费阵地,将会是处处呈现出追求更高品质、更加人性化和更具健康的消费需求和供给。

 

  因为,从消费者的注意力到消费者的新消费模式和理念,以及率先洞悉这一市场变化快速转型升级的企业推出的新兴服务业态,都在告诉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消费者,追求的是大健康的消费。
 

  如果说购物、餐饮市场快速增长是人们追求物质上的健康消费,那么,旅游、电影、文化市场的快速崛起则是人们追求精神上的的健康消费。
 

  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最终体现在身心的全面发展,而身心的全面发展,就是围绕人的大健康的发展。
 

  在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健康产业方兴未艾,大健康时代呼之欲出。大健康是大财富,健康是个人、家庭的财富,也是事业、社会的财富,以人为本,身体健康是根本。只有拥有健康,才有人生出彩的资本。
 

  现在,消费者主动为健康、养生、长寿进行投入消费,迫切需要创造大健康服务。尤其伴随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健康是保持着两位数增速的大产业。数以万亿计算的大健康产业,正处于喷发的“风口期”。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很大。

大健康产业将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生产、生活、消费、服务全过程全面改进和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提倡的不仅有科学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确的健康消费等。它的范畴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到各类组织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测算,在过去的50年里,世界经济增长的大约8%至10%要归功于人群健康。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健康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美国卫生服务支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17%以上,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超过10%。
 

  而在中国,上述这一比重只有约5.4%。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若干意见,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将达到八万亿元,六年之内将翻两番,隐藏着无限商机。
 

  那么,站在大健康产业喷发的“风口期”,究竟谁能够随风起舞?
 

  除了上述百货、旅游和餐饮业外,其他许多行业也都纷纷秣兵历马抢占战略先机。
 

  比如,阿里巴巴于2014年5月推出“未来医院”计划,试图利用大数据构建一个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平台。腾讯则正在尝试借助微信搭建“智慧医疗”计划,并先后投资了丁香园、挂号网等移动医疗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布局在线医疗O2O。

 

  就连传统产业的地产业也正在进军大健康产业。比如地产正从宜居向着到养老、养生、智能、品质等大健康概念进军,恒大地产旗下的恒大健康更是在广州、湖南、江西相继实现落地了互联网社区医院。
 

  农业和医药行业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万通控股主席冯仑也联合12位知名企业家,于2013年底成立“中国医健联盟”,希望“联合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医疗健康企业共同发展”。
 

  2014年,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携手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及旗下广之旅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大健康产业文化节暨中国(广州)国际大健康商品交易会”创新性地携手旅游产业,联合多家广东省内知名温泉度假酒店全力打造养生温泉展区,让观众领略“温泉+酒店+健康生活方式”的完美契合。养生旅游基地、地产、旅游酒店、度假村、医疗服务机构及医疗旅游等全方位展示健康养生旅游新模式,共同挖掘健康与旅游产业的合作新机遇。
 

  2015年4月,修正药业、哈药集团、北京同仁堂、华北制药、华润医药、云南白药以及德国拜耳、葛兰素史克等三百多家知名医药企业齐聚郑州,共同发起并成立了“中原华夏大健康产业协会”,全面拥抱“互联网+”时代,建立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启大健康产业作为未来支柱产业的序幕。

 

  2015年10,国家运动员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哈尔滨成立。以运动员带动全民,“大健康”产业联盟成立。
 

  2015年底,加紧建设的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综合医药产品生产基地——江苏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的项目,正在致力于依托全球科技资源,打造集医药、医疗、养老、营养健康品类、物流、大数据、电子商务为一体的集成产业平台。预计到2016年8月,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将全线投入运营,完整价值链的大数据平台投入运营,新商业模式驱动下的供应链平台投入运营。

  该平台提出,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的背后,是融合必康智慧医药、工业4.0、大健康理念的价值链体系。智慧制造、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电商是未来新商业模式下的“三驾马车”。未来的智慧制造,从产品生产环节就开始融入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搜集、分析海量用户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然后通过大数据驱动柔性制造体系,提供满足个性化差异化产品。必康未来生产的药品、健康品,不再使用传统的统一模具,而是使用可参数化定制,实现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支持,通过智慧物流迅速将产品送到用户手中。
 

  面对大健康产业带来的巨大机遇,不仅企业和相关团体在加快布局大健康产业左右岸、上下游的产业链,政府也在行动。
 

  2015年贵州省提出,在赶超小康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产业,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始终发展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是贵州省的战略选择。
 

  一是生态能保持良好,秀美山水,有利于修养身心。

 

  二是资源非常好。贵州是全国非常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四大中药材主产地之一,全省共有中药材4852种。贵州自然与人文共美,地热资源存量丰富,为新业态提供良好的条件。随着贵州进入高铁时代,又能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流动,大健康产业市场将成倍放大。
 

  三是产业基础扎实。继续打造酒、烟、茶、食品五张名片,重点培育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等五大产业。目前医药产业风生水起,全省共有上市企业11家,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品种154个,为大健康产业奠定良好基础。
 

  四是产业支持有力,政策支持有力。
 

  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北京市被确定为中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多项外资准入门槛降低,审批手续进一步简化优化、服务监管模式变革,服务业扩大开放向纵深发展。
 

  按照有关方案,北京将重点推动科学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健康医疗服务六大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
 

  有关专家指出,将北京作为中国第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符合北京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可以发挥首都的示范带动效应。中国服务业市场未来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服务业的开放可能会带来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进一步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北京可以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市场示范,积累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使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为国家全方位主动开放的重要实践。
 

  按照国家的产业要求,许多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但是大健康产业为经济新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2017年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兰州市统计局国家统
  • 引领大健康产业北龙口鸣箭已发
  • 前六月兰州市GDP实现809.3亿元
  • 一季度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8% 八大类商品及服务全面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