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以前是砍树,现在是看树。”吉林省通化市三角龙湾林场53岁的工人王宝山介绍自己的职业时说。当了30多年林场工人,王宝山早先抡过大斧子、端过油锯。后来林场转型,三角龙湾被打造成国家森林公园,林场停止采伐后,王宝山成了看护林区的管理者。
长白山脚下的通化市森林覆盖率67.27%,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围绕绿色生态资源,通化实施绿色转型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林地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被率显著增长
“砍树”到“看树”,一字之差,变化却翻天覆地。
蝲蛄河在通化县内蜿蜒流淌,两岸绵延15公里的“柳编坝”成了一道风景。“柳编坝”宽高各1米,采用2米多高的柳树干作桩,埋在地下1米,用柳条绕桩编织成网,中间填满土石。
“柳树枝干柔韧性好,还容易成活,根系密集盘绕,大水来了都冲不走。”通化县环保局局长刘玉山指着柳枝说。
沿着“柳编坝”走到蝲蛄河的源头,布满芦苇、蒲草的1500亩湿地,让人的视线豁然开朗。“这1500亩的湿地,前几年还是水田。由于农作物种植和农药使用,蝲蛄河里多年看不见蝲蛄。”刘玉山说。
如今,为了保护水源地,这里退耕还湿,生态得到修复,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的蝲蛄又大量出现在河里,蝲蛄河两岸也已绿树成荫。蝲蛄河流域将被打造成湿地公园。
近年来,通化市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着力推进蓝天、青山、碧水工程建设,全面划定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陆续创建了各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入选“IUCN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和“十一五”末相比,“十二五”末全市林地面积增加0.4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663万立方米,实现了林地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被率3个显著增长。
靠山吃山,不是坐吃山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没想过‘看树’能看来钱。靠山吃山,不是坐吃山空,而是换个法子发展。”王宝山看到了甜头,三角龙湾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一年的门票收入1500万元。游客消费拉动了周边经济,当地蘑菇、木耳、笨鸡蛋等特产成了抢手货。
在通化市五道江镇菇园村的宋家沟,农民张玉任承包了40多亩半山坡上的耕地,种起了玫瑰花,开起家庭农场,提供采摘、玫瑰宴等特色服务。“每亩地产400多斤玫瑰花,能有1万元的收入。”张玉任说,每天都得雇人采摘鲜花,主要为酒厂、药厂供货。
通化素有“绿色立体资源宝库”的美誉。通过做精大米品牌,扩大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等,立足山区、林区特色,通化市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医药、休闲旅游、绿色食品等以绿色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已成为全市主导产业。目前,通化市已经拥有6个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通化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县”,柳河县作为吉林省电子商务试点县,已实现山葡萄酒、火山岩稻米等农特产品网上销售。
2015年,通化市林业总产值252.38亿元,居吉林省第二位。通化市还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中科院确定为全国唯一进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的地级城市。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