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每一个苹果都有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就可以了解苹果开花、结果、套袋等整个生长过程,也可以查询苹果生产地、品种等。”甘肃静宁县余湾乡党委书记凌森说。
近年来,随着当地苹果产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为提高苹果品质,今年余湾乡探索给每一颗苹果办“身份证”,在苹果上贴上二维码,只要用手机一扫就可以查询苹果的相关信息,让购买者放心品尝,也防止假冒。凌森说。
如今,余湾乡采取“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电商”的发展模式,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服务,鼓励果农生产好的、有机苹果,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给果农进行培训,减少病虫害,探索培训新品种。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被农业部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
金秋时节,满山的苹果挂满树头,一片火红。上世纪80年代,静宁开始发展苹果产业,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突破100万亩,户均10亩多。今年,挂果面积达60万亩,预计产量72万吨,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近5000元,全县15万人依靠苹果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余湾乡村民王自荣收获了自家的苹果,近几年他也不断扩大苹果种植面积。“收入越来越好,也趋于稳定。”
随着苹果产业地不断发展,静宁果产业也出现很多问题。静宁县林业局园艺站副站长贾军平说,现在传统栽植模式,用工量大,果农投资成本高,每亩苹果投资成本占总收入的20%至30%,所以,近年来,静宁县多措并举,促进果品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以前“高本低效”的尴尬局面。
贾军平表示,今后,静宁县果产业也将重点围绕转型升级发展,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果农大户、果品企业,将单家独户的管理模式统一以合作社为主标准化生产,实现专业化运作,推广先进栽培模式、改良品种,节本增效,以及避免苹果扎堆上市局面。
近年来,静宁县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根据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实际和市场供需变化,采取“院地合作”、“院企合作”,加快推进苹果产业由简单生产型向科研创新型,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由单一环节型向全产业链型的现代果业发展。
在新模式栽培上,静宁县鼓励龙头企业采用“优质大苗、矮砧密植、立架栽培、水肥一体、机械务作”等生产技术,引进推广施肥开沟机、果园防霜机等新型机械设备,建成了一批现代苹果生产示范园区。同时,在全县24乡(镇)成立林果业技术服务中心,进行跟踪服务,实现“教有技术员,学有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