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新华社成都2月24日电(记者吴晓颖、江毅)据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介绍,考虑到其他民族自治地方同样存在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特别是村级幼教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一村一幼”计划今年支持范围将扩大到四川民族自治地区的51个县(市),计划为8381个行政村每村配备2名辅导员,为幼儿“过好语言关、养成好习惯”奠定基础。
201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大小凉山彝区启动“一村一幼”计划,由省级财政“兜底”,按照每个行政村2名学前教育双语辅导员、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发放劳务报酬。
如今,凉山州村级幼教点已有3060个,入园幼儿达11万余人,家长不用交保教费。从“无园可入”到“免费入园”,凉山州学前教育的转变得益于“一村一幼”计划。
教育效益正在显现。记者走访凉山州几个幼教点发现,经过一、两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普遍能用汉语和老师打招呼,还会背诵简单的诗歌。
凉山州教育局局长游开军说,不经过学前教育,当地孩子上小学后开始学汉语,常跟不上教学进度。语言障碍导致了学业困境,这是彝区学生辍学率较高、升学率低的重要原因。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抓住了民族地区教育中“短板中的短板”,从源头打牢“控辍保学”的根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