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1月2日电题:传武扬自信一“拳”连东西——看西安小伙怎么给外国人教武术
新华社记者郑昕
在“不务正业”跨界这件事上,西安“80后”小伙赵庆一认真起来,就坚持了十几年。
在有着1300余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西安荐福寺小雁塔下,赵庆脱下夹克衫露出一身白色练功服,待小音箱的音乐响起,便轻舒猿臂打起太极长拳。不一会儿,就吸引不少来此游览的外国友人加入到练习的行列。赵庆一边随心所欲风生水起,一边用英语或西班牙语给外籍游客讲授动作要领。
11月1日,赵庆(前)在小雁塔景区内向外国游客教授杨氏太极拳动作。
“水入禅心定,云从宝思飞。”唐代诗人宋之问写于荐福寺下的这诗句,对照赵庆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动作,以及深藏在动作背后的太极文化,实在太贴切不过。
从幼年学习武术,在西安体育学院就读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到留学海外进修旅游管理,之后回国干起导游工作,如今又义务教外国人太极拳,兜兜转转了一大圈,这位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还是割舍不下与武术的情缘。
“会武术、能导游、懂外语,所以我认为自己可以做一名传播中国武术、中华文化的使者。”如今在西安一家涉外旅行社工作的他,已经记不得这么多年来究竟带过多少外国“徒弟”了。
“最早给外国人教太极拳,还是我在澳大利亚读书时。”赵庆说,自己2005年本科毕业后不久便远赴海外学习旅游管理,经济上并不宽裕的他身在澳大利亚,只能凭自己的专长谋生。“当时也打过很多种零工,但只有教武术是一直坚持下来的,最多时带过40多名学生。从学生到保安、退休者等,不少外国人都对中国武术充满了兴趣。”
也正是凭借教授太极拳,赵庆与不少外国人结下了友谊,更练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西班牙语。他说,自己学西班牙语的机缘更为凑巧。“那时我在餐厅打工,结识了一位语言学校的校长,我看这位老者的颈椎并不是很健康,就与他交换本领,他教我西班牙语,我给他推拿并教他打太极,后来他的颈椎康复了,我的西班牙语也顺溜了。”
11月1日,赵庆(前)在小雁塔景区内向外国游客教授杨氏太极拳动作。
靠着过硬的外语水平和导游能力,赵庆毕业后进入西安一家旅行社工作。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个性化旅游的兴起,不少外国人前来古城西安,点名把学习太极拳作为体验项目。导游圈里会打拳的毕竟凤毛麟角,一般的武术师傅外语又不过关,于是赵庆毛遂自荐,重拾“老本行”。此后,在城墙上、在曲江春晓园、在小雁塔,在众多古城西安的王牌名胜古迹里,人们经常能见到身材颀长的赵庆带领一群金发碧眼外国人舞动太极的场景。
“学生分成两种人,一种是我带的团队中深度学习太极拳的游客,另一种就是我在景点练太极即兴加入队伍里的游客。无论他们领悟程度如何,我都尽力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太极拳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武术文化。”他说。
师从有“武痴”之称的陕西武术名家刘淳,自幼因体弱而习武的赵庆精通陈式、杨式、武式太极等多套拳路,也博采众长,在教授时注重因材施教。“我在演示时一般用陈式太极,因为刚猛有力道、打起来十分有美感。给外国朋友教拳,我主要用杨式108式,因为动作比较舒缓,对零基础的人来说相对简单易上手。”
“Relax(放松),relax(放松)……”在小雁塔下,赵庆正手把手给一群偶遇的美国人指导太极拳起式。只见这群年龄各异的游客一字排开,动作虽不标准却饶有兴致,面带微笑地耐心听着老师的口令,把胳膊抬得更高、脚绷得更直。
“这太酷了,是我来中国一个星期以来最难忘的经历了。”来自旧金山的“90后”青年马修说,他此行一路都在听领队讲太极拳的历史,想不到竟有机会一试身手。“李小龙、成龙我太熟悉了,也知道太极拳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身体的平衡。这次真的打起来,我发现就像跳极难的舞蹈。”
11月1日,赵庆(前)在小雁塔景区内向外国游客教授杨氏太极拳动作。
“影视片里的中国功夫固然影响很大,但毕竟经过了艺术的加工。所以我希望外国人能够有机会接触到现实中的武术,因为这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需要身临其境地沉浸其中去感受。”赵庆说。
他坦言,西安作为闻名世界的古都,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走马观花地游览,很难让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武术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窗口,因为它蕴藏的内容实在太广泛了。中国人的自信虽然不能只是靠武术打出来的,但是武术带给中国人的健康体魄和内心自豪感,我相信未来一样可以传递给世界各国的朋友们。”
“希望世界各国的武术爱好者来到古城西安学习武术。”在观众和“徒弟”面前,他抹着头顶的汗珠,用不同的语言接连发出3次这样的邀请。(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