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两岸,碧水青山,春看花开,夏品脆果。

阳春三月,曲尺乡的李花、桃花争相盛开。朱云平摄
63岁的王恩海,正在海拔600多米的斜坡上收拾自己的果园。“500棵脆李树,6月底就摘,十万块不是梦。你说我高兴不?”

4月17日,王恩海前往李子树林劳作。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王恩海的家在重庆巫山县权发村。他曾穷得叮当响,衣服上打补丁,靠玉米糊糊度日。因为交不起一千元,原本成绩优异的女儿没读上好学校,外出打工。“因为穷耽误了她一辈子前程,这是我一生的最大遗憾,到现在心里还过不去”,王恩海说。

4月17日,王恩海运着劳动工具前往李子树林。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为还清儿子上大学欠下的四万元债,王恩海咬牙做起了买卖,结果又欠下了一堆债。
2014年,巫山县大面积推广脆李种植,免费送优良育苗和有机肥、上门技术指导,半信半疑的王恩海也将自家荒山和田地种上脆李。

4月18日,王恩海(左一)在向前来学习考察的人员介绍李子树种植经验。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几年过去,这片荒山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阳春三月,花开遍野,每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盛夏时节,脆李成熟,客商如流,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不足3000元增长到12000元。

收获季节,村民们挑着李子到河岸边向收购的船只售卖。邓红斌摄
脆李不仅让王恩海还清了债务,还盖起了新房。

4月17日,王恩海(左三)和妻子(右二)招待帮他们盖新房的工人吃饭。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目前,巫山县脆李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7611户贫困户、2.6万人通过脆李摆脱了贫困。
这是4月17日拍摄的经过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的水泥路(无人机拍摄)。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