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趋严促金融业“脱虚向实”

时间:2018-06-13 10:4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经济日报 点击: 载入中...
 
  中国人民银行6月12日发布的5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
  
  “5月份新增信贷基本符合预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分部门看,5月份企业贷款新增525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4031亿元;住户部门贷款新增61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23亿元。
  
  陈冀分析称,从结构上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较4月份有所下滑,但单月4031亿元的增量,在地方债置换发行近两月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属于正常,且并不低;而企业短贷的负增长,以及票据融资单月大幅增加3082亿元,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当前信用风险增加后,存款类金融机构普遍谨慎和信用风险偏好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创近22个月新低。具体来看,委托贷款减少157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04亿元,债券融资减少434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41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变强趋严,融资方式逐渐回归传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随着资管新规等一系列监管制度实施,金融业正在“脱虚向实”,表外融资逐步由表内融资(贷款)替代,影子银行业务大幅下降。5月份,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了4200多亿元,同比少增4500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低于预期的另一个原因是近期市场违约风险上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下降。董希淼表示,金融去杠杆和监管加强,对较多通过表外融资的企业影响较大。而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整体较弱,往往更依赖于影子银行业务获得资金,因此,在融资方式和渠道发生较大变化时,受到的冲击往往更大,前期过度举债的企业容易出现债务违约风险。
  
  尽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有所走低,但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速仍维持在略高于10%的水平,仍高于GDP增速。陈冀认为,未来货币政策仍以稳为主,边际上可能定向针对企业部门做流动性补充。政策大概率仍会围绕稳增长、降融资成本、防范流动性风险展开。而面对金融去杠杆后,部分企业融资可得性下降以及直接融资明显萎缩的困难,央行也可能综合运用多种流动性工具定向地、有针对性地对企业部门进行流动性补充。(经济日报记者李华林)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 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宣布11条举措促进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
  • 被誉为"中国金融风向标"的年会上,相关部委负责人表示:扩大
  •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
  • 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这样部署
  • 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又一成果落地 我国首家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
  • 金融业迈出对外开放新步伐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