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被称作最幸福的一代
也是曾经不被看好的一代
有人说,我们缺乏足够的责任感
有人说,我们总是缥缈不切实际
有人说......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关于我们的九个故事
也许可以给你答案

△100年前的今天,五四运动爆发。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书写着自己的奋斗青春。
一个让人不解的选择
但它是自己的青春志愿
01
2013年,24岁
朱博清华大学硕士毕业
从北京到广州
在变电检修试验班
他穿上蓝色工装
“清华学霸”是有些人打趣他的外号
“一定在一线呆不久”“哪愿意当工人”
是初入职场的他听过最多的质疑

△朱博个人照,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供图
2019年, 30岁
他睡过工地处理过大修
成为了检修试验班最年轻的班长
夺得南方电网检修技能竞赛冠军
三十而立
这已经是他在检修班组的第六个年头
“我是一名电力工人”
朱博骄傲地说出他的青春志愿!

02
2009年,21岁
顶着很多人的劝阻
关改玉放弃舒适安稳的工作环境
成为整日风吹日晒的钢轨探伤工
她每天背着十来斤重的工具包
在上百公里的线路上检测焊头
蹲、起,再蹲、再起...
一干就是10年

△关改玉个人照,中铁十七局供图
2019年,31岁
作为凤毛麟角的女探伤工
她练就了一身超声波探伤的硬功夫
经她检测的上万个焊头
准确率都在95%以上
人称“钢轨医生”的她带领一群有志青年
向着高铁探伤技术的最前沿挺进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就是她的励志格言

一次打破标签的尝试
更是证明自己的决心
03
2013年,20岁
王天明来到油田进行焊接训练
这是一份常年与枯燥和寂寞相伴的工作
“太年轻”“油三代”种种标签
似乎与焊接这个艰苦的一线岗位
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王天明个人照,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供图
2019年,26岁
他一次次用手中的焊枪证明自己
嘉克杯焊接大赛单项冠军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每一项荣誉都见证着
这名青年电焊工的一路成长
“定将自己的未来与企业牢牢焊接在一起!”
王天明依旧在路上!

04
2014年,22岁
刘家琼进入建筑行业
一路从广东辗转云南
穿上工装扎根一线工地
登上塔吊参与城市建设
建筑工地、百米高空、塔吊司机
这些似乎都与“90后”女生格格不入

△刘家琼个人照,中国建筑二局供图
2019年,27岁
作为一名塔吊女司机
她参与建设云南在建第一高楼
行走几百米的云端如履平地
攀爬六十六米的高楼只用三分钟
这一切,超过许多男性同行
这是她入行的第五个年头
“事实证明我也可以!”
刘家琼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一场自我蜕变的逆袭
亦是兑现曾经的诺言
05
2006年,22岁
王磊专科毕业成为一名轨道车辆装调工
次年,中国铁路面临第六次大提速
5个多月,150多个日夜
吃在厂房、住在场地
面对故障没有头绪
他只能给外籍专家当“拎包小弟”

△王磊个人照,中国中车供图
2019年,35岁
他已成为高级工人技师
是最优秀的高铁调试团队带头人
亲手调试第一组中国标准动车组
所有试制项目一肩担起
正在为京张高铁一路披荆斩棘
12年青春与高铁相伴
他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中国高铁又何尝不是呢?

06
2004年,16岁
宋正东就读梅家河中学
他是大山里的孩子,家住土坯房
曾经年仅七岁的他
被电视台录下渴望读书的神情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
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行之不易

△宋正东个人照,中交四航局供图
2019年,31岁
他成为海外项目的部门主管
不仅还清了助学贷款
让家里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还在宜昌市区安了自己的新家
不仅实现了曾经
“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愿望
还在工作中
成为了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一段平凡而不平凡的旅程
凝聚着他们奋斗的青春
07
2013年,28岁
吴璐博士毕业离开大城市的繁华
跟随第一代核工业人的步伐
告别自己熟悉的世界前沿领域
投身祖国最需要的
核电厂核燃料及材料辐照效应基础研究
作为科室第一位博士
承担的不仅仅是责任和使命
更多的还有观望

△吴璐个人照,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供图
2019年,34岁
他攻克了技术难关
获得了国内第一张
核燃料和材料纳米级分辨率的高清“照片”
为我国核电厂核燃料及材料自主化
提供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20余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30多篇技术论文
只是过去5年科技攻关的侧面写照
“建成国际一流的辐照效应研究技术体系”
是他毕生的目标

08
2012年,22岁
王亚辉进入通信行业
却努力做一个“非典型”的运营商人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从云计算到大数据
他一直在学习
那些看似跟通信全无关系的知识

△王亚辉个人照,上海联通供图
2019年,29岁
作为年轻的创新业务经理
他带领团队开拓创新
打造1套城市管理精细化产品
完成5个区9个重点项目攻坚落地
带动1.3亿创新业务签约
“创新转型永远在路上”
是激励他多年的口号

09
2008年,25岁
陈波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奔赴海外
在当时,国际工程并不热门
他的同学很少有人选择这样的工作
第二年他被派到
印度尼西亚苏娜拉亚电站现场长驻

△陈波个人照,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技公司供图
2019年,36岁
中国出口国外第一台60万亚临界机组
阿尔及利亚执行光伏电站
...
他随“一带一路”出海耕耘多年
完成了一个个“从无到有”的挑战
被公司任命为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
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是他奋斗多年最大的心愿!

时光匆匆,立足当下
吾辈青年,岂容解甲
惟有自请长缨!
复兴号设计团队平均年龄37岁;
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
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
我们是央企青年!
五四百年
奋斗如一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