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五四运动100年来,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今天(5月4日),我们一起来看“一家两代”的青春故事。

这片齐鲁大地如今充满盎然生机,可时间倒流百年,它却面临任由帝国主义宰割的命运。1919年,当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归还山东被强占的各种权益时,帝国主义列强竟操纵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令国民激愤!那年29岁的许德珩正是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学生。

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五四运动”爆发!现场宣读了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生天安门大会宣言》,向全国民众大声疾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青年学生们为国家命运而呼喊。他们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30岁的许德珩于1920年去法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927年他学成回国,先后在北大等多所高校传播社会主义知识。日军侵华时,许德珩奔走于大后方,动员抗战、保卫家乡;新中国成立后,他培养一批批青年投身祖国建设,成为中坚力量。
但1964年发生的一件大事,却让许德珩没想到竟与自己的家人有关。10月16日这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举国振奋。许德珩得知这一消息时,恰好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来家中做客。


许德珩的女婿就是邓稼先。这是1950年他26岁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时的照片。9天后,他就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那时,一家人聚在一起,邓稼先常会听到许德珩讲起自己参加“五四运动”的故事。
国耻之痛,邓稼先不是不知道。在少年时代,他也经历了日本侵华、国土沦丧的苦难!所以1958年,邓稼先接到研制原子弹这个国家任务时,他毅然接受。


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于戈壁滩研制核武器。这张照片是邓稼先在核试验场少有的工作照。1979年一次空投核弹试验出现故障,作为这次试验的签字负责人,邓稼先坚持要实地查看核弹具体情况。
在后来的住院检查中,邓稼先身体各项指标均不正常。1985年国庆节那天,在癌症扩散无法医治的时候,邓稼先提出的要求是去天安门看一看。那年22岁的警卫员游泽华就陪在他的身边。

邓稼先去世13年后,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国家授予包括他在内的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当年国家决策研制原子弹后,很多人就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甚至连亲人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情怀,也激励着后辈科技人。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