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上世纪70年代,我国机器人刚刚起步,如今,中国自主品牌机器人依靠技术创新,已迈向国际市场。

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24个移动机器人与轮滑演员默契配合,让“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机器人都来自沈阳新松公司。这8分钟,对于他们的科研人员来说,是屏住呼吸的8分钟。

这场8分钟的表演也是中国第一家工业机器人研制企业的成人礼,2018年,新松18岁。

王天然是中国最早研究机器人的专家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他和一批科学家孕育了中国的第一代机器人,但那时因为没有实现产业化,机器人无法被推广应用。1999年,国家提出“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第二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0多名科技人员集体“下海”,迈出了中国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企业成立之初,没有产品、没有客户,仅有的就是“产业报国”的满腔热情和20几个聪明脑袋。为了开拓市场,这些昨天还只需要和机器打交道的专家们,转身就要到客户面前去推销产品,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最难的。

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晚,想让刚刚走出实验室的机器人挤进市场,他们瞄准了中国市场空白,制造国家最需要的东西。真空洁净机器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之一,这种机器人可以在真空环境下灵敏地完成对芯片的抓取、搬运和传输。


这种真空洁净机器人,之前只有美国掌握研发技术,我国芯片制造装备完全依赖进口。2005年,新松开始研发真空洁净机器人,这相当于从零开始。

2009年,新松自主研发的真空洁净机器人投入市场。目前,正在测试的真空洁净机器人最大负载能力已经达到了16公斤。中国企业可以用中国的真空洁净机器人自主生产芯片。

在这不到20年的时间里,新松改写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为了激发科研团队持续的创新热情,企业保证每年科研投入占净利润10%以上,同时还制定了各种奖励机制。像参加北京八分钟的机器人团队,就获得了新松100万元的奖励。


这款蛇形手臂机器人是80后工程师王健最新的研发成果,去年首次亮相第四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就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近三年来,新松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都超过200项。如今中国机器人正在向智能生活领域发力。今年4月1日,德国汉诺威工博会盛大开幕,新松携多款机器人创新产品与智能制造技术在展会上亮相,与全球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参展企业同场竞技。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