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丁玉冰图/文)9月20日下午,“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采访团来到遵义正安县吉他产业园。
还没走进园区,记者就被正安街头吉他形象的雕塑、路灯所吸引。就连正安瑞濠安置点的幼儿园内,吉他文化也随处可见。
正安瑞濠安置点的幼儿园内的吉他文化角。
“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现拥有标准厂房70万平方米,已入驻吉他生产及其配套企业56家(吉他生产38家,吉他配套18家)。2019年新入驻的企业有6家,原来入驻的企业有7家增加了生产线。2018年产销吉他602万把,同比增长18.9%;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20%;截止2019年7月底产销吉他386万把,同比增长8%。预计到年底将突破700万把,产值将达70亿元以上。
正安与吉他的渊源要从1987年说起。
1987年,正安“300娘子军”挥师南下广东番禺,开启了贵州有组织、有领导、有规模向沿海发达地区输出劳务的破冰之旅。1993年,土生土长的正安人郑传祥、郑传玖兄弟二人加入南下打工大军,进入了广州的吉他工厂。在吉他厂打工的几年时间里,郑家两兄弟把做吉他的诸多工序一一学成,几番跳槽后还干上了管理岗位。后来兄弟俩萌生了自己单干的念头,2007年,兄弟二人开创的“广州神曲乐器”厂开工了。创业之路哪有一帆风顺,遭遇过几番波折之后,2008年10月,“广州神曲乐器”厂才拿下了一个大单。
2012年,正安县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想要让正安这个经济状况省内倒数的贫困县搞出点特色来。一番调研后发现,正安二十多万外出务工人员中,有五万人都在造吉他。于是瞄准这些吉他“专业”人才,想把他们招回来开发自己的吉他产业。
郑家两兄弟和他们的乐器厂就是第一家落户正安吉他产业园的企业。
正安县以各项落户优惠政策吸引在外的正安人回来创业:提供标准厂房,前三年租金免费,之后两年租金减半,五年之后才收取标准租金。正安经济开发区办公室副主任郑周勇告诉光明网记者,即便是全额租金也远低于沿海发达城市的租金标准,且租金可抵扣厂房建设成本,当租金等同于建设成本时,园区可将厂房的产权过户给企业。
在吸引企业落户园区的同时,正安县以企业招工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每人在园区内的企业工作满一年将获2000元补贴作为奖励,鼓励企业更多地将工人招工的目标聚焦到贫困户身上。截止2019年8月,园区已解决就业141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74人,人均月收入近4000元,带动了6726人稳步脱贫。特别是正安瑞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入住的贫困户,有425人在园区务工,吉他产业的快速发展,搭建起了搬迁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彩虹桥,正安吉他产业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大扶贫产业和精准扶贫示范产业。
随着吉他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吉他文化城项目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拓展了园区发展空间,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现在落户园区的不仅仅是正安人自己的企业,2019年,来自台湾、福建等地的6家吉他生产企业落户园区并投产。
现在园区内的企业除为世界各大吉他品牌代工外,已自主研发并注册了“格拉苏蒂”、“维特利”、“百斯卡”、“Sevinia”、“声音花园”、“0818”、“wei”、“威伯”、“贝加尔”、“天缘”等34个吉他自主品牌。其中“贝加尔”乐器已成为风靡网络的“网红”乐器品牌,每天在网上能卖出1500把。正安吉他产业园生产的多个世界知名吉他品牌,出口到美国和巴西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亚洲市场的20%,美国市场的30%,巴西市场的40%。小小的吉他“叩响”了世界,遵义正安也因此荣膺了“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的称号。
正安吉他产业园的“野心”远不止造造吉他这么简单,还将厚植吉他文化,沉淀吉他文化产业基础。将吉他培训、演绎演奏、吉他文化节、吉他博物馆等纳入园区,开发吉他旅游衍生品,打造吉他旅游精品线,不断提升吉他节会、展会的举办水平,使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互为基础,按照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同步发展思路,全力以赴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吉他产业,努力把“正安•国际吉他园”打造成“中国唯一、世界一流”的吉他文化产业园。
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