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6.4%;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7.2%;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教育等“短板”领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0.0%和18.5%,分别比全部投资快34.6个和13.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记录着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完成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自2015年11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提出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出台,改革成果不断显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红利”不断释放。
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国钢铁工业已经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10月份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信心满满地说。
这种底气与信心,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是密不可分的。产能过剩曾经是困扰钢铁行业的一大顽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钢铁行业着力化解过剩产能,使行业供求矛盾得到巨大缓解,引领了世界钢铁市场的复苏和再平衡,也为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去产能,是中央确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之一。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
2017年,中央明确要求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重点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一年,“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创新驱动作用逐步增强,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改革红利持续加快释放。
2018年,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和补短板成为主方向,并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这一年,钢铁、煤电等领域无效供给不断减少,新动能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实体经济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稳步降低,企业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不断释放。
正是凭借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从中央到地方都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持续将改革推向纵深,着力破解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促进了宏观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围绕“八字方针”做文章
今年,在外部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面对复杂局面,中央明确,我国经济运行遇到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同时指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
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出发的立足点。今年以来,国家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五大重点任务取得了更多新成效。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放管服”等改革,破除妨碍各类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在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大幅提升。
提升产业链水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今年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培育,继续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扩大中高端消费品供给,深挖内需增长潜力,加快培育发展壮大新动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有所提升,制造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内需和国内市场的潜力不断释放。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
将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供给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不过,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制约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仍然没有结束,改革依然在路上。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分析,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看,进入新时代,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品供给结构升级滞后已成为消费市场扩大的严重障碍,服务业发展与需求增长明显脱节。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突破前堵后追的挤压和核心技术被“卡脖子”问题,关键在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继续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建议,当前,要继续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加大要素市场改革力度,着力降低企业土地、用能、物流和制度性成本,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着力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构建利于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构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快培育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努力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让广大居民敢于消费、有钱消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闫坤认为,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进一步减税降费,释放改革红利,增加中游行业和下游消费行业的利润份额。同时,加快建设发达的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比例,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效的金融供给。从存量上,做好服务制造业、消费行业的政策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增长;从增量上,大力发挥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功能,为大量科技型、技术型企业提供便利的直接融资途径。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我们要树立必胜信念知难而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劲,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地向纵深推进。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