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亚5月21日电(记者施雨岑、周慧敏)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21日在海南三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近期取得的重大进展。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已于今年5月20日布放,并进行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开启了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

据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介绍,其中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有多个疑似被船舱分隔开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达3米多,文物以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十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另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发现大量原木,尺寸相近、码放整齐,大多经过简单加工,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为明代弘治年间。







“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时代比较明确,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闫亚林说。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表示,两处沉船一处船货以外销的瓷器为主,一处船货以从海外输入的木材为主。两处沉船年代相近,相距仅10多海里。这是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充分证明了这一航线的重要性和当时繁盛的程度,有助于深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将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用1年左右时间,分3个阶段实施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考古调查工作结束后,将科学评估沉船保存状况和技术条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遗址保护方案。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