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助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时间:2023-08-16 11:1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今日,教育部在河南省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语言文字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助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相关情况。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在发言中表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战略资源,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田立新介绍,教育部、国家语委2015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对我国语言资源进行多模态、全息化、标准化的记录与保存,让跨越千年的中华语言文字永存后世、永久流传。一期工程已完成全国34个省区市(含港澳台地区)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
 
  她表示,语言文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载体,既集中展现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又参与塑造了这五个突出特性,为推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一、中国语言文字贯通古今,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根系血脉。田立新介绍,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持续稳定且历久弥新的自源文字符号系统,从根本上保证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完整保存和持续传承,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传播。
 
  二、中国语言文字历久弥新,是中华文明创新性的生动写照。田立新介绍,中国语言文字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在于其不是封闭的语言符号系统,而是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显示出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
 
  三、中国语言文字跨越时空,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维系纽带。她表示,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传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参与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价值体系,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力。
 
  四、中国语言文字载文促融,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塑造力量。她介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汉字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汉字承载的中华文化能够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
 
  五、中国语言文字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和平性的重要体现。语言是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是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的纽带。以中国语言文字为载体,中华民族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天下观。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7月产销同比增长超三成,新能源汽车延续良好发展态势
  • 继续上升,7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
  • 减负增效,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第五批“便民办税
  • 多部门和单位部署加快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
  • 务实、管用、近期见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这么办!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1亿元投资支持北京、河北暴雨洪涝灾害灾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