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1月25日讯,甘肃省省长刘伟平24日在全省民族工作会议说,甘肃把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持续改善民生,加快实施该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年内解决剩余10.93万农牧民和7200名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发展特色产业和富民多元产业,增强民族地区“造血”功能,提升该省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刘伟平表示,着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甘肃还将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乡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到2020年,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抓好民族地区农村危房改造,今年实施2.5万户,争取到2020年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砖木砖混结构住房基本全覆盖。同时,持续推进异地搬迁项目,进一步加大财政配套资金整合投入力度,落实异地搬迁贴息贷款政策,年内再搬迁民族地区贫困人口6200户3.6万人,“十三五”期间搬迁3.26万户16.75万人。
据统计,2014年,甘肃预计全省民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5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6470元和4500元。此外,该省先后实施交通、水利工程,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6万公里。去年投入15.14亿元解决了22万农牧民和3万名师生及寺院人员的饮水安全问题。
“甘肃将大力推进光伏扶贫,把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适时纳入全省光伏扶贫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刘伟平说,要大力实施农牧民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牧民创业致富能力。
对于如何增强民族地区“造血”功能,刘伟平提出,首先着力发展民族加工业,充分利用甘南、临夏两州的农畜产品资源,面向藏区和中东市场,开展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加工、民族特需用品、民族服饰加工、藏药和高原山珍产品加工业,建设畜产品和民族用品加工基地。此外,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
刘伟平强调,要发挥民族地区生态和民族风情优势,加快国家级高原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提升拉卜楞寺、郎木寺、大峪沟等景区整体服务功能,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发展农业观光、牧业体验、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并加快建设民族歌舞演绎等文化产业基地,推进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刘伟平还说,甘肃民族地区还将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支持民族地区开发园区建设,引导和支持甘南、临夏与兰州新区合作共建“飞地经济”产业园区,为民族地区发展工业经济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完)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