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出炉

时间:2016-07-19 18:17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吴少华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     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稳增长、调结构 、扩内需、增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此,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甘肃省“ 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要把 服务业作为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扩大规模 ,提升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省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预计到20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 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预计2020年全省服务业固定 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保持在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到“十三五 ”末,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较“十二五”末提升6个百分点以上。


  今后,我省将顺应服务业发展新态势,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新趋势,引导消费向 智能、绿色、健康、安全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 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加快培育交通运输服务、现代 物流服务、商贸流通服务、文化服务、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等重点产业,提升服务业综 合实力。促进现代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文 化创意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服务业发展先机。坚持民 生导向,进一步发展保健养生服务、“三农”服务、体育服务等行业,促进服务业统筹 发展。


  形成服务全国、面向“一带一路”物流集散中枢和纽带


  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加快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 。发挥河西走廊的战略通道优势、与中亚西亚联系密切的人文优势,强化丝路沿线重要 城市资源禀赋和区位功能的特殊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国际空港 和兰州、天水、武威三大陆港建设,推进铁陆航多式联运,构建“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 ”现代物流发展格局,打造空港物流园区和陆路货物集散中心,形成服务全国、面向“ 一带一路”的物流集散中枢和纽带。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庆 阳综合物流保税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兰州国际港务区建设,发挥兰州的区位优势,以兰 州国际港务区铁路综合货场为主要载体,建立多式联运监管场所,打造国际港务区信息 化平台。加大物流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民间资本投入现代物流业。到2020年,各市重点 扶持培育3—5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全省培育形成2—3家面向中亚和西部地区提供专业物 流服务的区域性物流企业。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基本形成高 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


  到2020年,建设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商贸流通服务。推进商贸服务业分工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着力扩大商贸服务 业市场的有效需求。大力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有机餐饮、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 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引进战略投资、知名企业和先进业态,发展特色 商圈。通过网络团购、微博打折、微信促销、刷二维码等新型营销方式,吸引年轻消费 群体。鼓励发展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中央厨房、集体配送单位等支持传统餐饮业 升级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名品、名店、名牌”战略,促进规模化、品牌 化、网络化经营,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 或企业集团。加快商业街的提档升级步伐,培育商贸龙头企业,拓展商贸服务领域,延 伸商贸服务外延,提升商贸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乡村商贸市场建设工程,支持批发、零 售骨干企业向乡村发展,活跃城乡消费。加快发展快递物流,扩大快递网络覆盖面,提 升快递末端投递、快递行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文化服务。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统筹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和利 用等工作,保护好文物“祖业”,推动好文化事业,发展好文化产业,加快中国传统优 秀文化传承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推动文 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到2020年,建设10家国 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


  旅游服务方面,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景区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 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相关 产业和行业融合发展。高起点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增强优势品牌国际影响力,打造全球 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建设大景区、名城名镇和少数民族特色城镇,优化旅游环境,强化 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配套功能,完善体制机制,打响“精品丝路·绚丽甘肃”旅游品 牌,建设旅游强省。创新发展“互联网+旅游”,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民族、自然 等资源,大力发展古色、绿色、红色、特色等彩色旅游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 业和农家乐,加快培育自驾、低空、户外、徒步等新型旅游业态。加强与“丝绸之路经 济带”沿线城市对接、合作,共同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兰州、武威、金昌、张 掖、嘉峪关、平凉、天水、甘南、临夏等形成西部游重要节点和建设丝绸之路黄金旅游 带。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旅游商品购物店和购物街,引导鼓励旅游商品在 线销售,加快建设兰州、敦煌国际口岸旅游商品退(免)税店。加快20个大景区、30个 精品景区、50个特色景区建设步伐,构建“235”布局的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体系。到 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发 展的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


  促进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共同发展


  电子商务服务方面,以“互联网+”为主导模式,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中东 部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推进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推动产业 转型升级。利用苏宁云商、兰州三维商城、甘肃电商谷等省内外电商平台和企业,搭建 行业电子商务联盟和移动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共同发展。推动 商务服务多元化发展,依托甘肃外经贸服务网络平台与中西亚、中东欧国家开展电子商 务,建立我省向西开放项目及贸易数据库,利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 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中国—中亚西亚综合类商品进出口电子交 易平台,开展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汽车机电、轻工纺织、电子机械、软件通讯、农副 产品、中(藏)药材、清真食品、穆斯林生活日用品等网上贸易和跨境跨界快递直邮服 务,建成跨境电子商务枢纽。积极整合服务市场,拓宽服务范围,以点带面普及电子商 务应用,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十三五”期间,建成一批区域布局合理、功 能设置科学的电子商务园区(基地),新增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1—2家、国家级电 子商务示范基地2—3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5家,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10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5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5%,网络零 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2%以上。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省唯一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陇明公”上线运营
  •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86.2亿元人民币
  • 甘肃省超九成规上工业企业复工
  • 甘肃省已完成春播面积1326.2万亩
  • 2020年夏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通知
  • 甘肃助力白俄罗斯抗疫“甘肃方剂”将于本周抵达明斯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