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渝铁路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线”

时间:2017-03-23 07:44来源:大西北网-甘肃日报 作者:严存义 点击: 载入中...

  攻克世界地质难题 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兰渝铁路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线”


  大西北网3月23日讯     近日,记者从兰渝铁路公司了解到,历时8年多的艰苦施工,兰渝铁路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8年多来,广大参建者攻克富水粉细砂、极高地应力等世界级地质难题,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树立了铁路建设新的丰碑,为我国铁路建设史又增添了一条国际领先的“科技线”。


  兰渝铁路规划线路北起兰州枢纽,向南经甘肃定西、陇南、陕西宁强进入四川境内,过广元、南充接入重庆枢纽,途经甘、陕、川、渝三省一市22个县(区),正线全长855公里,建筑总长度1171公里。其中,甘肃省境内正线全长438公里,占兰渝全线正线长度的51%。全线桥隧比72%,其中甘肃省境内桥隧比83%,部分区段达95%。这条铁路大动脉既是连接西北与西南最便捷快速的大运量通道和“渝新欧”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穿越六盘山区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条重要“扶贫线”。


  兰渝铁路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2015年底广元至重庆段建成通车,2016年底岷县至广元段建成通车,打通了甘肃中南部到重庆直至沿海的大通道,为甘肃中南部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岷广段通车后,兰渝铁路全线仅剩甘肃境内181公里的夏官营至岷县段仍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竣工运营。


  据设计方介绍,兰渝铁路穿越10条区域性大断裂带、87条大断层,是我国在建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山区长大干线铁路。全线存在着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隧道群、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群、高瓦斯隧道群、岩溶突泥突水隧道群等四大高风险隧道群。其中,甘肃境内地质最为复杂,号称“地质博物馆”,尤其以胡麻岭、桃树坪、木寨岭隧道为代表的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地质和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地质,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国内外院士、专家先后38批次来现场号脉会诊、指导施工,认定兰渝铁路地质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同时,全线最长的隧道为28.2公里的西秦岭隧道,最长的桥梁为10.9公里的白龙江3号特大桥,也在甘肃境内。8年多来,数万名建设大军求实探索,拼搏创新,取得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截至目前,全线共设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达118篇,获得国家专利28项。其中,西秦岭隧道采用的TBM皮带运输条件下同步衬砌等技术是兰渝首创,周掘进、月掘进进度均创世界纪录;桃树坪隧道首次应用的PST-60水平旋喷成套设备+超前预加固技术,为国内行业首创,其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伍法权说,兰渝铁路为国内外公路、铁路隧道施工提供了兰渝方案、贡献了兰渝智慧。目前在建的成兰、兰合、宝兰铁路等地质条件类似的项目,在设计、施工时都借鉴了兰渝铁路的有益经验,降低了安全风险,节约了工程成本。业内人士对兰渝技术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兰渝铁路提升了我国铁路施工技术水平,树立了我国铁路建设品牌形象,提高了中国铁路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旅客提前三个小时到达机场办理值机手续
  • 中川国际机场再次增加兰州至乌鲁木齐航班
  • 兰州国际陆港“两手抓两促进”实现园区内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
  • 北京青青藤国际教育集团携手潘石屹助力西部幼儿教育
  •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500万人次
  • 兰州至巴基斯坦拉合尔国际定期全货机日前顺利首航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