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听民声)贫困大学新生:“现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时间:2017-08-31 10:5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兰州8月31日电(记者王朋、刘能静)19岁的杜雨今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即将踏上开往上海的列车,开始新的生活。从西北黄土高原到数千里之外的现代化大都市,从没走出过甘肃省的杜雨忐忑又向往。
  
  “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够考上复旦大学。”杜雨说,“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妈妈开心地给舅舅打电话,却控制不住自己,哭着说不出一句话。”
  
  杜雨明白,妈妈哭了,不仅是为她考上了名牌大学高兴,更多的是怕自己供不起女儿,耽误女儿的前程。
  
  杜雨家住甘肃省静宁县西关村,爷爷奶奶卧病在床,妈妈一人打零工的收入只能维持家庭生计,家里还有一个上四年级的妹妹。仅仅通过家庭收入,她几乎没有办法继续学业。
  
  为了筹集学费和生活费,高考之后,杜雨就顶着高温,穿着厚重的卡通人偶,奔走在县城街道上发传单;用赚来的钱,她又在县城的体育场、文化城等地摆地摊,卖一些小玩具和小挂件。整个夏天过去了,她赚到了3000元。
  
  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杜雨得知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但是,从上一届毕业生中听说,规模和人数有限制,我非常担心。”杜雨说。
  
  静宁县教育局副局长张栓华介绍,近年来,对贫困的大学新生的资助体系逐步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对贫困学生坚持“应贷尽贷”,贫困的大学新生可以在入学前向静宁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考入省内高职院校,每人可获得5000元补助资金。
  
  8月份,杜雨顺利地申请到一笔77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有了这些钱,学费和住宿费问题就解决了。”杜雨说,“假期摆地摊、发传单的收入,可以补贴一下生活费。”
  
  让杜雨没想到的是,当地一家企业还为她提供了6000元的资助金,并免费为她培训电商知识,可以通过业余时间勤工助学,赚取学费及生活费。
  
  “社会资助面也在扩大。”张栓华说,社会爱心人士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对贫困的大学新生的资助如今也越来越多。“现在没有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放弃读大学的机会。”
  
  “这些钱足够我入学的生活费用了,剩余的钱也可以补贴家用,缓解妈妈的负担。”领到资助金的杜雨一脸喜悦。
  
  除了生源地贷款和社会资助,杜雨还从复旦大学网站上了解到,入学后,学校有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校的奖学金。”杜雨在谈及入学后的打算时说,“金钱问题并不会阻碍我的大学梦。”
  
  虽然还未报到,杜雨已从学校网站上获知同学和舍友的联系方式。“起初还担心自己融入不了新的生活。”杜雨说,通过网上聊天,同学们的热情打消了她内心的忐忑,现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百名记者走基层】春耕备耕正当时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百名记者走基层】科技特派员地头开“
  • 【新春走基层】道口工张军安的最后一个春运
  • 【新春走基层】 沙漠里的“及时雨”
  • 【新春走基层】 响泉村 美丽新村新风扬
  • 【新春走基层】 敦煌 年味浓文化味更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