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生“病”为何总让百姓埋单

时间:2011-12-20 15:27来源:据《经济参考报》 作者:苏玉梅 点击: 载入中...
综合有关银行给出的收费理由,不外乎有三点:一是国际惯例,比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就是这么干的;二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银行柜面服务能力,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三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价格手段引导客户加强科学理财观念,合理使用银行账户,最终是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达到社会、银行、个人三方的共赢。这三点理由,冠冕堂皇,情理俱备,似乎无可挑剔。但是,仔细一琢磨,总觉得并不全是那么一回事。
    近年来,拿国际惯例说事俨然成了“国内惯例”,国外市场经济发展毕竟走在我们前面,因此找点国外的例子来佐证自己,不是难事,也无可厚非。拿小额账户收费来说,汇丰银行在香港的确是这样干的;花旗银行在它的母国是否也这样咱不知道,但它在我国有限的经营地域内确是对存款账户设置了一个较高的门槛。但是,人家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成本控制和服务效率都是一流的,值得我国银行业学习、借鉴的地方又岂止“小额账户收费”这一点?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上,我国的银行业是不是有点“取舍随我定”的味道:于自己有利的,就强调“国际惯例”;于自己不利的,就强调“中国特色”。
    据银行内部人士透露,银行管理一个几百元账户的成本,与管理一个百万元账户的成本大体相当。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节省和降低成本作为收费的理由,就不充分。银行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考虑节省和降低成本,但其手段肯定不能只向“穷客户”收费!其实,无论是借记卡收年费,还是小额账户收管理费,都是银行如今意识到自己在这些方面“病”了。病了当然就要治,也就是要整顿借记卡市场和存款账户。于是,一些银行想出了“自己生病、上帝掏钱”的高招。但是,问题是,银行的这些病是怎么得上的?能让咱老百姓支付银行治病的钱吗?
     2002年前后,几大银行掀起发卡大战,一些银行像卖保险一样推销自己的借记卡,有的甚至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摆起摊位。在银行卡良好的用卡环境还不完全具备的国情下,一个收入有限的工薪族,持有数张乃至十几张不能透支的借记卡,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大量的睡眠卡和小账户。如今,银行觉得“它们占用着银行大量的信息、数据空间,导致银行业巨大的资源浪费”,于是一改发卡时免收年费的承诺,希望通过收费来净化银行卡市场,给老百姓的感觉可不就是“当年你发热生病,今天我掏钱买药”吗?小额账户的大量存在,道理也同样。
     其实,以目前如此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存款实名制的政策前提下,每个公民在同一家银行只准其开立一个活期存款账户,完全能够做到。但是,不少银行基层单位当年出于吸引存款的需要,再加上银行内部管理的不到位,没有注重账户信息的内部共享,在开立银行账户没有任何限制,拣到篮里都是菜,结果许多客户开立银行账户后长期并不使用,银行系统在办理每笔业务时均需对这些账户进行扫描、识别,并需长期备份、保管这些账户的历史数据。的确,这些账户占用了银行系统巨大的空间,延缓了系统的运行速度。
    但究失策之因,板子无论如何是不能打在小老百姓屁股上的。在一些银行执意要对小额账户收费的“大势”下,值得我们关注和担心的问题是,在银行垄断的市场中,那些为数众多的经常只能有小额余钱的家庭,今后还能在银行存钱吗?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云逛馆”解锁博物馆游览新方式
  • 甘肃:传统曲艺凉州贤孝迎新生
  • 甘肃武威:非遗“攻鼓子”进校园
  •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 临夏砖雕:一刀一锋砖上生花
  • “天下第一鼓”的前世今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