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好莱坞美女

时间:2011-12-21 17:33来源:人物 作者:袁传宽 点击: 载入中...
  她是好莱坞的一位电影明星,她被称为“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美国电影巨星费·雯丽,就因为长得与她酷似,而深感自豪。 
  好莱坞的明星如云,他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 “她既有如此的美貌,就不需再有如此的演技,她既有如此的演技,就不需再有如此的美貌!”这感叹最初就是因她而发。 
  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她拥有一项非同凡响的发明专利,这项专利是当今无线通讯工具例如手机和互联网背后的技术基础。为此她获得了“电子前沿基金会”颁授的大奖。 
  电子通讯专家戴夫·莫克,在其2005年写的《高通方程式》一书中说道:“只要你使用移动电话,你就应该认识并且感激她。这位美丽性感女明星,为世界无线通讯技术所做的巨大贡献,至今无人企及。” 
  她无数次地成为报纸杂志的新闻人物与封面女郎,更是专门以渲染演艺明星花边新闻为能事的庸俗小报记者追逐的头号对象,这都不足为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极为严肃的《美国发明与科技遗产》杂志发了专刊,用大块文章介绍她的科技贡献,把她的玉照登在封面上。人们说:这是有史以来,在所有科学技术刊物里,最漂亮的封面。 
  对这位传奇女子,本文的主人公,人们习惯于称呼她的艺名:海蒂·拉玛。 
   
  (一) 
   
  1914年,海蒂·拉玛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她的父亲埃米尔·基斯勒是当地知名的银行家,母亲是位音乐家,擅长演奏钢琴。他们给掌上明珠取名海蒂维希·爱娃·玛丽亚·基斯勒,让宝贝女儿过着上等阶层富家小姐的日子,快乐无忧,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听任女儿自由发展。 
  我们还是称呼她海蒂吧。在她童年的教育中,首先要学习的自然是上层社会的社交礼仪和语言。她不仅要学习法语——当时欧洲最时髦的语言;也学习英语——正日益被全世界普遍接受的交流语言。除此之外,数理化科技知识也是必须学习的课程。人们常说犹太人如何聪明,对此,我没有专门研究,不过在我的记忆中,犹太裔的大科学家真是不少。海蒂也是聪明非凡,从未抱怨过功课繁重。她日子过得轻松愉快: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悟性非常,任何课程。不论文理,一学就会。 
  她15岁时迷上了电影,不仅观看,而且有强烈的表演欲。娇惯宝贝女儿的父母,于是送海蒂去上艺术学校,希望她系统学习文艺表演。但是一年后,海蒂自作主张辍学,跑到柏林,追随德国著名戏剧导演迈克斯·莱因哈特学习表演。她后来说,当时十分幼稚,觉得只有银幕和名师,而不是学校,才能使她在演艺事业上快速成名。 
  海蒂的成长环境优越宽松,使得她生就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干的豪爽个性。女孩子的美丽与爽朗,很快引起了德国那些电影制片人的注意。试镜之后,上了银幕,那年她才16岁。之后两年里。她又连续出镜。和所有的电影演员一样,她出道初期饰演的都是一些小角色,没有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对于海蒂来说,初出茅庐,小试身手,虽然没闹出什么动静,自己觉得挺高兴,父母也乐不可支。接下来的事情,可要闹得翻天覆地了。 
  1932年,海蒂18岁,一家捷克电影制片商找上门来,请海蒂出演女主角。片名叫做《神魂颠倒》,讲的是一个美貌的年轻女子,嫁给了一个有钱有势的老男人,她当然并不真心爱她的丈夫,而爱上一个英俊潇洒的军官,于是红杏出墙等等。海蒂演过几个配角之后,摩拳擦掌,盼着当回主演。故事情节尽管是俗套,但是制片商诱惑她说,他们将把这部片子推向国际市场。海蒂感到机会千载难逢,完全不计较片酬了,问及还有什么条件,片商与导演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片子里要有激情表演,还要海蒂全裸出镜。 
  海蒂虽然对自己垒身上下的美丽信心百倍,但在当年,裸体或激情表演绝对是禁区。海蒂虽然开放前卫,但也对此不无顾忌。片商与导演看到海蒂的犹豫,也顾虑万一影片拍好之后,被多数国家影院拒绝放映,损失可就大了。于是修改剧本,删减裸体激情场景,但仍要海蒂在影片中出现裸体游泳等场面。 
  1933年,《神魂颠倒》在捷克首映,海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裸出镜的明星,并因此而出了名。这个名出得很糟糕,那影片在美国被禁止公开上映,但在好莱坞却不胫而走,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欧洲有个海蒂,一个绝代佳人。 
  看到海蒂惊世骇俗的银幕形象,父母气得快要发疯,感到颜面尽失。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把女儿接回家里,闭门谢客。但这也不是个长远办法,思来想去, “上策”是给宝贝女儿找个婆家。他们暗地物色人选,也有限度地放海蒂出去参加上层社交活动。在老两口的安排下,寂寞寡欢的海蒂在一个舞会上“邂逅”奥地利犹太军火大亨曼德尔。美女大亨,门当户对,同根同族,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3个月后闪电结婚。豪华婚礼,轰动欧洲。 
  海蒂出身望族,又嫁入豪门,羡煞多少女孩子。然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海蒂心里明白,连父母都不敢告诉。 
  话说这曼德尔,虽然富可敌国,但性格阴沉多疑,工于心计。他24岁时接管了他父亲的军需设备厂,也继承了父亲的奸商本色,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寡廉鲜耻。只要付得出钱,曼德尔的武器可以卖给任何人,战争中的双方都可以同时是他的客户。更有甚者,曼德尔无视凡尔赛和约,出售武器给德国和意大利。虽然他是犹太人,却完全不顾他的同胞遭受德意法西斯主义的歧视,为了生意,他削尖脑袋,成为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的座上客。那时候,亲纳粹的政客们在奥地利掌权,官商勾结,曼德尔如鱼得水,更加肆无忌惮地向德国军方出售军火。 
  在外人面前,娶得美人归的曼德尔,时常过分地表演夫妻“恩爱”。然而内心深处,每时每刻都在担心美貌的妻子难免有一天上演现实版《神魂颠倒》而红杏出墙。他以安全为名,限制妻子的活动,例如海蒂游泳,必须在他的“监护”之下才行,诸如此类。他既要严密控制海蒂的行踪,又要把妻子当成交际的花瓶,在生意场上帮他联络拉拢重大的客户。他之所以能结识、接近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等人,也是因为这些欧洲大国领袖们对海蒂的垂涎。 
  与此同时,他还要断绝别人对他妻子的非分之想。海蒂已经失去自由,根本不能重返那令她魂牵梦绕的银幕了,可是那部原先流传于世的影片《神魂颠倒》,仍是曼德尔的心腹大患,于是他不惜抛出重金,高价回收并销毁那部影片的拷贝。但是,金钱并非万能,墨索里尼就拒绝把他收藏的《神魂颠倒》卖给曼德尔,令他无可奈何。 
  所有的公开评论都不无羡慕地说,海蒂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幸福的女人。婚后,海蒂与曼德尔住在萨尔茨堡,奥地利的富人居住区。他们的家是一座城堡式的住宅,前后花园,奇花异草,绿树成荫;豪宅内部,极尽奢华,媲美皇宫。多少年后,一部有名的电影《音乐之声》,就是在那儿拍摄的。海蒂生活在华丽的服装、贵重的首饰、名牌的坐驾和低眉顺眼的仆人们的包围之中,过着皇后般的日子。 
  然而,那奢华的贵族生活岂能愈合海蒂内心的痛楚,艳丽的电影明星的外表也未能掩盖她智慧的头脑。我们将要看到,生活在夹缝中的海蒂,该怎样运用她的美丽外貌和那聪明的头脑,创造出一片仅仅属于她的天地,为今人后世遗留下宝贵的智慧财富。 
  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各个国家竞相扩大军备,都不再仅仅盯着陆军,更加关注空军与海军的战斗力量。飞机侦察与轰炸,舰艇巡防和鱼雷攻击,甚至空中的飞机与海上的舰艇的联合作战,都成为当时欧洲各国军事研究的焦点,相应的武器装备成为各国军备竞赛的目标。海空联合作战的关键在于协调,依靠的就是当时已经发展起来的无线电通讯与自动控制。 
  曼德尔的军火生意,起初仅仅局限在防御型的装甲和攻击型的榴弹炮。他对于科学技术毫无兴趣,但凭借商人的头脑与嗅觉,他开始把眼光转向军用飞机和那些经由空中的飞机控制与导航的鱼雷。一方面,曼德尔频繁地与军事首领们社交,摸准了他们的脉搏,吊足了他们的胃口,另一方面,他又“不耻下问”,拜武器专家为师,讨教相关的技术。 
  曼德尔在这些活动中,都带着海蒂作陪,他发现海蒂的出场,总能令他的目标,无论军事大员,还是军事科学家,兴奋异常,他因之也变得十分受欢迎。本来,他们谈论的都是当时最机密的话题,但是在海蒂面前,无论军事首长或军事专家,个个口若悬河,侃侃而谈,都不把海蒂当“外人”。当然,他们,包括曼德尔在内,根本未曾设防,他们也绝对没有想到这只美丽的花瓶居然听得懂他们谈论的无线通信干扰技术。海蒂少年时所受的良好全面的教育,她的数理化知识加上过人的聪慧,令她参加过几次曼德尔的生意社交宴会后,在曼德尔本人还糊里糊涂的时候,就完全弄明白了那些军事专家们在想什么。但是,海蒂丝毫没有表露出来。当个傻乎乎的花瓶也好,至少安全。 
  对于结束这桩婚姻,法律、亲友和舆论都无济于事,只有依靠自己。她心里正在盘算一个计划,那是后来令所有人都惊得合不上嘴的行动。 

  (二)

  海蒂不甘心当个花瓶摆设,成为丈夫的附庸。她极度厌烦曼德尔的财迷心窍,更恼恨他背弃犹太同胞。4年的婚姻,到了海蒂能忍受的极限,她决定出走,更确切地说是出逃。 
  曼德尔心知肚明,海蒂与他同床异梦,说不定哪一天,他的这个在世人面前炫耀的美满家庭就要分崩离析。他以商人的精明仔细盘算过,“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绝对不能发生。于是曼德尔暗地加强对海蒂的监管,妻子每天的行踪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海蒂深知自己的处境,孤单而且危险,脱离牢笼必须斗智斗勇。 
  海蒂决定先试试深浅,看看自己究竟孤立无援到什么程度。 
  一天下午,和曼德尔饮过午茶,海蒂轻装简从,大大方方地走出城堡。不久她就发现,曼德尔就在后面尾随。海蒂走到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来往行人较多,她想,这会有机会摆脱“尾巴”。她混在人群中,溜进一家夜总会,塞给门口招呼她的服务生一把钱,叫他“不要出声,装作什么也没看见”,然后上了二楼,那儿有不少人在观看“西洋镜”表演。曼德尔发现海蒂突然在大街上消失了,怀疑她是进了这家夜总会,询问这位门卫。门卫起初支支吾吾,在曼德尔“大手笔”诱惑之下,虽然没有全盘托出,却暗示他进去自己找。曼德尔也找上了二楼,海蒂只得溜进小房间,那房间里恰好有个男人,付了钱正在等候“三陪”小姐。海蒂只好假戏真做,那客人倒也帮忙,任凭曼德尔拍门,不仅不开,还骂不绝口。 
  这一次不成功的逃逸,让海蒂更为“知己知彼”。想要成功,必须不露声色,私下更为仔细地准备,还得设计好逃跑路线、交通工具和未来的落脚点,再寻找最合适的机会,瞒天过海,开始行动。 
  曼德尔经过这次不成功的追踪,后怕得直出冷汗:海蒂居然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瞬间消失。他提高了防范“层级”,以社会治安混乱,担忧海蒂的安全为名,给妻子安排了一个贴身女仆。那女仆年轻力大,身手矫健,海蒂外出,她不离左右。曼德尔吩咐女仆:使用你的脑子,好生伺候主子,唯有当女主人表现出非分企图时,你才可以“使用你的肌肉”,把她“劝”回家。 
  曼德尔在海蒂身边安排了这么个忠心不二的奴才,替他监管妻子,放心多了。参加社交场合,不必每时每刻都得亲自“照顾”妻子了。1937年一天傍晚,曼德尔与海蒂一同参加一个地方名流的社交晚宴。觥筹交错,海蒂借口不胜酒力,去洗手间。在洗手间的休息室,海蒂坐下来与陪伴她的女仆闲扯。那女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未曾料到海蒂请她喝的饮料中下了药,很快变得昏昏欲睡。海蒂迅速换上女仆的服装,经过饭店服务生通道走出后门,登上预先安排好的汽车,赶上了当晚最后一班去巴黎的火车。 
  几天后,海蒂辗转来到伦敦,离奥地利越远就越安全。海蒂在伦敦有过几次登台演出,一来试试身手,更为寻找美国电影界人士。她的目标是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福星高照,好莱坞的电影大亨路易斯·梅耶恰好就在伦敦度假。他当然记得这位几年前因为出演《神魂颠倒》而名声大噪的奥地利女演员。眼见海蒂果然倾国倾城,美丽非凡,便答应帮助她去好莱坞发展。 
  几个月后,海蒂登上了发往洛杉矶的诺曼底号豪华游轮,那船本来就是好莱坞的大腕大亨、导演明星来英国度假玩耍的包船。在船上,梅耶代表米高梅电影公司与海蒂正式签约。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梅耶建议海蒂更名换姓,改称海蒂·拉·玛。这个名字是梅耶在船上想出来的,来自于早期无声电影时代那位绝代美女芭芭拉·拉·玛(Barbara’La·Mart),他自幼就崇拜的明星。梅耶告诉海蒂:你的名字虽然美好,我也颇为欣赏,但十分拗口,你看好莱坞明星的名字,个个都非常好听好记。梅耶的好意海蒂只能领受。其实在梅耶心中,还有一层隐忧,那就是那部颇有争议的《神魂颠倒》。他要海蒂在他的麾下从零开始,他可以把她塑造成一颗巨星。 
  更名后的最初几天,海蒂还不习惯自己的新名字。当她抵达好莱坞后,在下榻的饭店登记时,把姓氏错写成Lamarr,原本的两个字写成了一个,于是就成了海蒂·拉玛。梅耶知道了,一笑了之,别人更是将错就错地沿用了这个姓氏。 
  说明一下,关于海蒂姓氏(甚至关于其出生年份)的说法还有其他版本,我觉得都没有这个说法的来源更为可靠可信。 
  米高梅开始为海蒂的出场展开热身宣传,海蒂的玉照出现在好莱坞乃至洛杉矶繁华的街头巷尾,海蒂宣传画上的一句话流传至今: “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这是她的专有桂冠。 
  海蒂重出江湖,在好莱坞拍摄的第一部重要影片是《海角游魂》,那是在1938年。她每年有一部甚至几部影片问世,直至1957年。若论演技,好莱坞挑剔的影评人说她“平常”,当然这是和当时的巨星嘉宝相比。若论美貌,海蒂无可争议地名列榜首。和她演对手戏的男演员没有等闲之辈,都是赫赫巨星,如奥斯卡影帝克拉克·盖博和吉米‘斯图尔特等人。海蒂迅速地蹿升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明星,光芒万丈。在这之后数十年间,她先后与米高梅和派拉蒙签约,在大约40部影片中饰演女主角或重要女配角。即使在她已进入中年后,仍然活跃在“一线”。在1950年代的彩色电影时期,尽管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等新星偶像称霸好莱坞,50岁左右的海蒂仍然出演《霸王妖姬》中的女主角,技压群芳,其美貌不仅令观众癫狂,那些正值妙龄的新秀们也钦佩得五体投地,惊叹:上帝为何如此厚爱这个年龄足可堪当她们母亲的前辈! 
  此外,人人都惊羡海蒂出奇的记性:她只需看过一遍剧本,所有的台词便“印”在她的脑子里! 
  海蒂因美貌而受宠,也因美貌而受限。无论导演还是观众,都把他们的注意力过分地集中在海蒂的外表上了,影片让人们记住的,除了美貌,还是美貌。甚至在有的影片里,导演硬是加进去一个角色,让海蒂在银幕上露个脸,那就能大大增加票房价值。但这压抑了海蒂本可以大有发展的潜质,似乎海蒂只要在摄影机面前搔首弄姿,完全无须深入演绎角色内心世界,就足够了。 
  海蒂有一句名言,表面上看是句谦辞,甚至有些玩世不恭,但我们或许能体味那话的苦涩: 
  “任何女孩都能够变得迷人,她所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静静地站在那儿,并且看起来很愚蠢。” 
  不论怎么理解这句话,人人都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于是成为名言。海蒂的遗憾是,她得天独厚,具备所有其他女演员可望而不可即的条件,无论是自身,还是环境,又赶上了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然而,闯荡江湖多半辈子,作为一颗巨星,居然没有一部经典影片流传于世,从未在奥斯卡称王封后。 
  幸而,海蒂比其他明星们多了一颗智慧的头脑,她还能在科技界有所作为。 
   
  (三) 
   
  海蒂到达好莱坞不久,二次大战爆发。 
  战场上,特别是在大西洋海面上,运用无线电信号控制导航鱼雷轨迹,成为作战双方关注的焦点战场技术。 
  德军海空联合作战,飞机发射无线电信号,安装了信号接收器的鱼雷,接受飞机信号指令,可以在飞机的控制下,随时调整方向,尾随攻击目标。 
  这项技术在战争之初,对英美盟军威胁很大,遭德军鱼雷攻击的运输船舰超过2000艘。 
  常言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攻防双方各有奇招,盟军则设法破解德军的飞机导航。在侦测到敌方无线电信号使用的频率(这在当时已经轻而易举)后,马上在同样的频率上发送强力干扰信号,于是那个频道被“堵塞”了,鱼雷在干扰信号下变得“不知所措”,没准“敌我不分”,乱炸一通。 
  德军则没有办法对付盟军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在当年,抵抗干扰是无线电通讯领域的一项技术瓶颈,一个困扰全世界科学家的难题。 
  令人跌破眼镜的是,解决这个难题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明星海蒂。 
  美国政府号召人民同仇敌忾,参加反法西斯的战争。许多科学家或者投笔从戎,或者虽不入伍,但转向军事项目的研究。海蒂则向“美国政府和国家发明家委员会”提交了项目计划,申请研究“抵抗干扰的无线电信号”技术。海蒂曾经陪伴曼德尔参加过无数次生意社交,每次听到的都是无线电导航与信号干扰等等话题,其中的奥妙早已了然于心。她自信有本领研究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政府和国家发明家委员会”主席凯特林收到申请后,虽然觉得提出研究课题的人不具备学术资质,用词也不甚专业,但报告十分切中要害。用人之际,应该不拘一格,他大笔一挥,批准了海蒂的研究项目,并且给予必要的支持,告诉海蒂:无须担心研究结果的文字表述,到时候给你找个电器工程师,帮你绘图,完成书面报告。 
  于是,海蒂在拍片之余,冥思苦想,仔细回忆过去陪曼德尔同那些武器专家们的会见。她的脑子里似乎有一台录音机,牢牢地记录下了他们说过的每句话。现在海蒂让那“录音机”回放,捕捉其中可能有用的想法。他们的谈话,使海蒂更为了解军事无线电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但那些军事专家们对于如何能让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不受干扰,却束手无策。 
  一天,海蒂在好莱坞的一场酒会上,结识了有名的音乐家乔治·安塞尔。此人聪明过人,思想前卫,涉猎极宽。安塞尔是位出生在美国东部的普鲁士后裔,自幼酷爱音乐,后来在费城的柯蒂斯音乐学院专修作曲。毕业后,为增长阅历见识,游历欧洲,在柏林、巴黎和伦敦参加乐团演出,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作曲风格,声名鹊起,成为当时新潮作曲家的领军。他的前卫创作都是奏鸣曲,例如《飞机奏鸣曲》、《爵士奏鸣曲》与《机器之死》等等,16架钢琴或者数架管风琴,同步演奏,其中只有一架乐器是真人现场演奏,其他乐器都是在机械控制之下,同步发声。 
  1933年,安塞尔载誉回国,立即进入好莱坞,成为电影音乐创作人。此外,他颇具文采,又被《骑士》杂志聘为专栏作家,发表了很多诙谐的文章,包括好莱坞的风流韵事和政治评论,他的文章通过报业辛迪加在世界许多报刊上发表。安塞尔还一本正经地写了本书,研究罗曼蒂克与内分泌,似乎又与医学有所牵连。总之,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大杂家。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应征入伍,当过飞行员,虽没有什么战功,但对于空战一清二楚。 
  海蒂与安塞尔都居住在好莱坞,他们是邻居。当海蒂知道,安塞尔虽然是德国后裔,但非常痛恨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于是海蒂告诉安塞尔,她最近较少拍电影,是因为她已经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战斗。她没有透露细节,安塞尔也仅仅把她的话当成一种象征性的表达。 
  安塞尔交往的好莱坞电影明星不计其数,他见惯了男演员们的装腔作势,女演员的卖弄风骚。安塞尔觉得他们俗不可耐,逐渐远离了那个圈子。海蒂的真挚热情与那些人大相径庭。他喜欢海蒂,他和她有共同语言。 
  一天,海蒂坐在安塞尔的钢琴旁,心不在焉地与他闲聊。她看着安塞尔那修长灵活的十指掠过琴键,钢琴随即发出和谐悦耳的曲调。她听不出安塞尔弹奏的是什么乐曲,她只见安塞尔的手指在琴键上随意跳跃。与此同时,安塞尔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的谈话,完全不受“干扰”。琴键的跳跃,就是频率的变化,聪明的海蒂,从中获得灵感:信号如果在任意变化的频率上发出,窃听者还能跟踪乃至干扰吗? 
  是的,敌方可以在一个固定的频道上发现信号的一个小片段,但绝不能在变幻莫测的所有频道上捕捉全部的信号片断,从而拼集还原成完整的信息,那就更谈不到干扰了。但是,海蒂还必须解决一个关键难题,那就是:飞机上发射信号的频率在无规则地变化,鱼雷上的接收器如何能够同步地变换频道。否则自己的鱼雷也不能收到飞机发射的信号啊! 
  海蒂的思路越来越清楚:发射器的频率必须任意地、无规则地变换,用专业的语言表达,叫做“随机”变换。如果随机变换速度很快,定能摆脱敌方的跟踪。再者,还要令接收器在相同的时刻,瞬间把接收频率改变到发射器此刻的频率,这又是一个难点。要知道,1940年代是电子管的一统天下,根本没有今天已经无处不见的晶体管和连带出现的集成电路。在今天,实现同步变换频率,可以说是易如反掌。明白这一层,除了惊羡钦佩海蒂的聪明才智之外,说她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也是丝毫不夸张的。 
  海蒂的奇思妙想,说得专业一点,即“跳频技术”,今天已经普遍地应用在手机通讯中,可见其重要。而在技术上实现海蒂的想法,安塞尔则功不可没,他的天分和他用机械控制乐器演奏的经验,最终帮了海蒂大忙。 
  安塞尔告诉海蒂:他曾经成功地设计过16架钢琴的同步演奏,他那控制钢琴的办法或许可以让海蒂在88个任意变化的频道上,发射器与接收器同步变换频率,实现无线电信号的抗干扰传输。 
  他之所以确定88个随机出现的频道,是因为钢琴上有88个音键。他在欧洲时能让16架钢琴同时演奏,其实就是在这88个变换的音符上,16架钢琴实现了同步。 
  1940年圣诞节前,一份由海蒂与安塞尔联合具名的研究报告,寄到了凯特林的办公室。凯特林必须亲自审阅这份研究报告,一来,这个研究课题实在重要,二来,他粗粗看了一遍,发现报告里有错误、说外行话。他还记得研究者是个电影明星,他不放心把报告交给别人,以免人家因为报告中的毛病而失去耐心读下去。 
  抛开研究报告中的瑕疵,凯特林认为:海蒂的研究成果成立。他请求一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帮助海蒂修改、绘图并且重新写出正规的研究报告。他又指导海蒂为他们的发明申请美国专利。1942年,海蒂与安塞尔的专利申请获得美国专利局批准,这就是我们今天知道的美国第2,292,387号专利,其名称是“机密通讯系统”。 
  遗憾的是,当年美国军方把海蒂的这项专利技术归为绝密,封存起来,束之高阁。军方最初见到海蒂研究报告的人,不理解海蒂发明的奥妙,既无凯特林先生的学识,更少凯特林的心胸。当他们知道发明人一个是电影明星,一个是音乐家时,传统成见阻塞住他们的心智,不求甚解反而浅薄地质疑;怎么可能把驱动钢琴同步演奏的机械玩意儿,安装到鱼雷里面?于是,美国海军也没有能把海蒂的发明运用到他们的鱼雷上,否则德军的巡洋舰会更早地溃败。当年,甚至有人讥笑说:那个具有漂亮脸蛋的女人,该为战争做的事情是募款! 
  海蒂还真的参与了“战争国债”的推售活动。她马不停蹄,频频出现在销售国债的各个站点演讲鼓动,成绩斐然:仅一天时间,海蒂就卖出700万美金的国债。她不仅演讲真挚感人,还辅以“奖励”:只要有人肯买2..5万元国债,她就献上一吻。当然,她的全部活动与那些官老爷们的“提议”毫无关系。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朱镜我:以笔为刃的文化战士
  • 一个老新闻人的家国情怀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陈为人:用生命守卫中央文库的
  • 陈海松:年轻有为的红军政委(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张謇的商业帝国如何崩塌?
  • 宁都起义的领导人——季振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