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彭桓武下完了生命中最后一盘棋

时间:2011-12-22 16:52来源:摘自《老年文摘报》 作者:王珊 点击: 载入中...
 
     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样,彭桓武也是“海归派”。有人曾问彭桓武:“你当初为什么回国?”他非常生气地回答:“你应该问为什么不回国?选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选学成回国是每一个海外学子应该做的,学成不回国才应该问个为什么。”

    1938年,彭桓武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玻恩教授,后来又在另一位物理学大师薛定谔教授带领下从事研究。1948年他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时已回国)。这一切说明,他在英国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但他早就盼着回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耽搁,直到1947年他才抓住机会,毅然回到了当时仍然战火纷飞的祖国。

    彭桓武在国外多年做的是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而且颇有建树。回国以后,特别是新中国需要发展原子能时,他马上转到原子能研究。再后来国家要发展核武器,他又转到核武器研究。国家需要他做什么,他就毫不犹豫带头去做。

“不懂的从不乱说”

    彭桓武早年在英国留学时,玻恩在和爱因斯坦的通信中,多次提到这个矮个子的中国人:“中国人彭桓武尤其聪明、能干。他总是懂得比别人多,懂得比别人快。”然而,在后来的同事眼中,他的脾性是那样执拗:“只说懂的东西,不懂的从不乱说。”

    他一生严于律己,事事必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70岁时提出不带研究生,随后提出不参加所里的职称评定。他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有些观念跟不上时代,乱发表建议可能会误了年轻人。

对院士称号不在意

    1995年,彭桓武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100万港币。当时,他身患多种疾病,有人劝他拿这笔钱去美国看病,他却想到用这笔钱奖励那些当年为祖国的尖端科学事业作过贡献的人,设立了“彭桓武纪念赠款”。

    50年前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时,彭桓武就被选聘为学部委员,如今,人们称他为资深院士。周光召院士说:“彭先生对院士这个称号是不太在意的,从他身上看不出当与不当院士的任何区别。”

生命中最后的日子

    自从夫人刘秉娴去世、儿子彭征宇在同一年考上北京大学后,彭桓武一直独自生活,其间,只有家中的老保姆李大姐照顾他。1991年李大姐摔伤脚回家后,76岁的彭桓武学习做饭,坚决不请保姆。到80岁左右,他才听从同住在中关村一个小区的何祚庥、庆承瑞夫妇的劝说,同意何家的钟点工阿姨来帮忙买菜做饭。

    庆承瑞1950年上清华大学,她并没亲耳聆听过彭先生的数学课,但从高年级同学处听到了彭桓武的大名和种种逸事,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他极富特色的数学物理课上,常常会给学生们留下几分钟思考消化新内容的时间,自己则在一旁悠闲地吃几粒花生米。如果有学生前来提问题,先生会高兴地和学生讨论,并同时给予学生同吃花生米的奖赏。”

    今年1月底,庆承瑞到医院看望彭桓武,他在纸上写道:“今天下午,我们下scrab(拼字棋)。”庆承瑞说:“那个时候他躺在床上自主呼吸已经很困难了,完全是依靠呼吸机在呼吸。结果,他们把他扶起来跟我下棋的时候,明显能看出来他那个时候有一些自主呼吸,但是拿棋子已经有些困难。大约下了40分钟后,我说休息吧。这是我跟他下的最后一盘棋。”

     2月28日上午,在北京医院,医生告诉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欧阳钟灿院士:彭桓武院士的情况不是很好。当晚9∶40彭先生仙逝。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司马懿:潜伏大师“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 廖仲恺:革命的先驱 “黄埔的慈母”
  • “将军农民”甘祖昌:留下的唯一遗产是3枚勋章
  • 李白的“大话”与“大数据”
  • 被称为“穿越者”的王莽 其改制内容真的是首创吗
  • “科盲”苏东坡:传授不靠谱炼金术害死顶头上司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