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院士贝时璋

时间:2011-12-22 17:07来源:鑫报综合 作者:王珊 点击: 载入中...


    贝时璋,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创建者。

    1921年至1928年留学德国,先后四次获得博士学位。历任浙江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曾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穴院士?雪。从上世纪20年代起一直从事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细胞重建理论。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中国国家天文台将36015号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贝时璋,这位1903年出生,历尽百年世事沧桑,对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始终生活在人们仰慕的目光里。那么,他是怎样一路走来的?他的晚年生活状况怎样?在科学之外又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活到老,干到老

   随着苏步青、陈省身两位院士的先后作古,今年104岁的贝时璋院士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健在的、1948年遴选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也是最年长的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贝老现在做的有两项工作。一是继续对他建立的“细胞重建学说”及其与之相关的重要生命科学课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与研究。他说,他要把这项工作的思路和探索作为备忘录,然后交给研究所和国家:另一件是回顾和总结自己从事科研和教学80年的心得体会与经验,他把这件工作称为是自己的回忆录。

“科学老寿星”的科学长寿观

    贝时璋是一位非常谦逊、执著的老人。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上下求索后,他对生命乃至活着的意义有一番精妙的注解。

    他认为,自己已经百岁,可以对生命的本质问题发表看法了。他觉得应该把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哲学等学科糅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丰满的生命,才能去探讨生命的本质,而这种深刻立体的认识与年轻时是不能相比的。那时可能只对一个单薄的独立的生命感兴趣。他坚定地认为,眼下是生命科学深入发展的时代,人类的长寿之梦有望实现。

    至于能长寿,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他不像许多人那样愿意运动,也不喜欢练功,更别说去吃那些保健品了。他唯一的饮食要求就是清淡。另外,他有什么吃什么,从来不挑剔。由于他饮食有规律,所以从来不闹肠胃病。直到90岁高龄时,他还坚持经常做点家务事。这就是他讲的“运动”;做家务可以让他暂时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片刻。

   与大多数老人一样,他早上起得很早,然后吃早饭,步行一会儿,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实验室,这时时针正指向七点半。中午,他总是迟一点离开实验室。他觉得如果按点上下班,正好赶上交通高峰,这样对健康不利。

“学问要看胜似我的,生活要看不如我的”

在浙江大学时,贝时璋在给毕业生题词时,用得最多的是“学问要看胜似我的,生活要看不如我的”以及“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这些话成了他的座右铭。

    我们知道,大多数老科学家生活都比较简朴,不慕奢华,而贝老则尤其如此。他长年拎的一只公文包,寿命已超过半世纪,式样陈旧,还打过补丁,但他包里放的外文资料却是最新的。

   作为一个资深院士,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国宝”级科学家,国家给他的各种优厚的补助、津贴,与他自己的稿费和工资加起来是很可观的,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家庭,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是绰绰有余的。可是;他的心思并不在这里,他所感兴趣的是要将那些多余的钱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并捐赠给灾区。

    而在搞学问上,贝老却从来不甘人后,始终瞄准最高目标,永远向学问比他高的人看齐。他一辈子钻研学问,不肯松懈,勇于创新,不断建树,直到104岁高龄的今天还在继续对他所建立的“细胞重建学说”及其与之相关的重要生命科学课题进行不懈的研究。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达尔文一家十“院士”
  • 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拿破仑
  • 王元院士:自由生长方能育精英
  • 从高考落榜者到美国科学院院士
  • 一门三院士 梁启超被称“中国家教第一人”
  • 百岁将军吕正操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