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号称“天下第一村”。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淄博市的西北部,是山东省淄博市辖区之一。
周村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渔猎开垦,繁衍生息。
周村是古老而又新兴的商贸名城。自古商业发达,明末清初周村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鲁中工商业重镇,开始走向繁荣,成为远近闻名的“旱码头”,被人们誉为“金周村”。
更有清乾隆帝到周村来观元宵灯会御赐周村村名为“天下第一村”。
1904年,与济南、潍坊同时被辟为商埠。
早在春秋战国,周村就有家庭手工丝织作坊,成为“桑满园、户养蚕,机声不断、家织绸缎”的著名丝绸产地,是远近闻名的“丝绸之乡”,同时,也成为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
周村是山东境内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横贯山东的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均从区内穿过;周村区东距青岛口岸300公里,西距省府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文革当中的许多时间已经国旗三十多年了,相当部分的当事人已经故去,或淡化了记忆,而绝大多数资料由于各种原因也没有能够保存下来。为了研究历史、着眼未来,全国政协发出了抢救和征集文革史料的通知。但是,因为存在着种种困难,使得征集的难度很大。在有关方面支持下,本着尊重历史、研究历史、为改革开放服务的目的,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采访调查了许多当事人的情况下,将《周村地区文化大革命时期主要事件》整理出来,并征求了很多老干部、当年的红卫兵及有关知情人的意见。尽管经历了数十次的修订,由于资料的不足,仍有可能存在个别不准确的地方,需要新的材料发现来订正。今予以发表,供有关领导和专家参考,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1966年〕
5月20日周村地区组织共产党员开会传达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并组织干部、群众参加文化革命运动。至6月6日,共召开大、中、小型声讨会110次,参加人员2100人。5月27日—31日周村区政协第三届一次会议在人代会礼堂举行,选举杨德贵为政协主席,何秀山等为副主席。
5月28日—30日周村六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人代会礼堂召开,选举马基茂为区长,孙玉玺、李俊德、张金池为副区长。
6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
6月17日中共中央决定推迟毕业生离校,学校停课闹革命;周村地区各中学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将教师分成左、中、右三派。
6月18日淄博六中八级一班学生贴出《炮轰校领导》的大字报。
6月19日淄博市委向淄博六中派出李云川为组长的工作组,向淄博师范派出李华为组长的工作组;其他学校也相继被派入工作组。
6月20日各学校学生写大字报的内容由批判北京所谓“三家村”,转向批判本校的老师为主。
6月21日各学校学生开始大规模给老师、校领导写大字报。
6月25日周村区委组织全区干部在周村剧场收听淄博市委召开的有线广播大会,号召向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猛烈开火。各机关、企业、各单位也开始写大字报。周村区副区长孙玉玺同志受到错误批判。
6月30日周村初中学生提前放暑假。
6月30日周村区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立,杨德贵为组长,赵鹏为副组长,张宗仁、孙同伦、徐乃勇为成员。
7月4日经学校统计,淄博六中学生已经贴出大字报6741张。
7月12日在北京学生影响下,淄博六中学生贴出质问工作组的大字报。
7月26日部分学生经市委同意去市委情愿,强烈要求参加文化大革命。
7月29日淄博市委书记刘干等到淄博六中看大字报并同学生座谈。
8月2日淄博六中部分学生与工作组成员辩论。
8月6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撤消工作组的决定。
8月7日淄博六中成立文化革命筹备委员会,学生聂启武为主任,原校长翟荫如、教导主任王振歧等为副主任;其他各校陆续成立筹委会,代替行使领导权力。
8月8日市委工作组撤出淄博六中、淄博师范、淄博十九中等学校。
8月10日各学校有组织地根据家庭出身在学生中成立红卫兵。
8月11日全区开始破四旧运动,大街各商店牌匾大多被砸,汇龙桥石雕塑、浮雕被毁,大批古建筑装饰被破坏。从个人家中抄出的大量古文物、字画被破坏、流失、侵占无计其数。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