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敌火力点被摧毁,但敌指挥部仍未被占领,其他火力点还在顽抗。董来扶得知指导员张云亭牺牲的消息后,一心要冲进海光寺消灭顽敌,为指导员报仇,但却被连长阻止住。
“夜战视线不好,指导员牺牲了,我们要接受血的教训。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冲过去!”连长发火了。
董来扶强压怒火,等待时机。
东方刚蒙蒙亮,连长下达了命令。董来扶开着坦克冲了过去,坦克火炮把敌海光寺指挥所轰成一片废墟。董来扶和同车的战友们率先打到了金汤桥。
此时,金汤桥敌人的核心工事正疯狂地喷出一道道火舌,进攻的解放军步兵倒下了一片。董来扶眼疾手快,发现了敌人的两个地堡,并立刻把坦克开到最佳射击位置。炮手几炮过去,两个地堡就报销了。步兵正要冲锋,董来扶突然发现有敌人从地下钻出来。
“不好,敌人是双层工事,有暗堡!”在董来扶叫喊的同时,敌人的两个暗堡喷出了火舌。
在敌人暗堡喷出火舌的瞬间,董来扶已为炮手指示好目标。坦克火炮几个速射,敌人的暗堡就被消灭了。解放军步兵胜利会师金汤桥。董来扶荣立大功,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东北装甲兵战史》对战车团攻打天津作了这样的描述:“天津攻坚战,是解放战争期间使用坦克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坦克兵与步兵、炮兵和工兵协同作战组织最好的一次。坦克兵的参战,明显地增强了整体的突击威力,把解放军传统的攻坚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坦克战中,董来扶无疑是一颗明亮的战场“明星”。
马良山上与英军“王牌”较量
抗美援朝战争时,董来扶担任坦克二连连长,全连装备了苏式T34坦克。马良山战斗是解放军装甲兵史上的一个辉煌战例。董来扶为笔者介绍了这场与英军“王牌”的较量。
“马良山战斗前,我回国参加国庆观礼。战斗打响后,我才赶回连队。开始是副指导员柴景琛指挥,后来我参加了指挥。”
马良山位于朝鲜涟川西北,距临津江四公里。这座山有三个鼎立的高峰,形如马蹄,地势险要,是双方必争之地。谁控制了马良山,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1951年10月,“联合国军”在其“秋季攻势”中动用英军第一师和美军骑一师两支“王牌”部队,与志愿军围绕马良山进行了殊死争夺战。
马良山被志愿军先行占领。英、美两军每天以近两个团的兵力对马良山进行多梯队的轮番攻击,每天发射炮弹3万多发。马良山一度失守,后被志愿军夺回。英、美两军再次强攻,志愿军马良山阵地又一次失守。趁敌立足未稳,志愿军战旗第三次飘扬在马良山主峰。但经过四次拉锯战后,英、美两军利用坦克、重炮、飞机实施强攻,在付出2800多人的代价后,终于由英军皇家苏格兰团占领马良山,志愿军一时处于被动局面。
危急时刻,上级命令董来扶任连长的坦克二连和坦克四连配属六十四军一九一师一个团反攻马良山。
在马良山主峰防守的是英军皇家苏格兰团一营,营长曾转战日本、法国、德国和非洲战场,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占领主峰后,该营长命令部属构筑了由明碉暗堡组成的多层地堡群,前沿设有10米宽的铁丝网,以及有手拉雷、脚踏雷、照明雷构成的混合雷场。
11月4日下午3时,总攻开始。志愿军两个坦克连掩护步兵冲向主峰。坦克兵把第一排炮弹送上敌阵地,敌人占领的216、280、317高地应声腾起浓烟,其工事和地堡被击中达90%以上。坦克火炮攻击15分钟后,由步兵轻武器射击。英军以为志愿军步兵已经接近他们阵地前沿,于是纷纷跑出工事,进行阻击。这时,坦克火炮进行第二次火力速射,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暴露的明碉暗堡又大都被志愿军坦克摧毁。
在第二次火力袭击15分钟之后,英军营长如梦初醒,集中4个炮群一齐开火,炮弹如狂风暴雨般飞向志愿军坦克。紧接着,13架敌机连续五次向志愿军进攻部队轮番轰炸、扫射,炸弹、汽油弹黑压压地从天而降,二连的两辆坦克被燃烧弹击中。此时,离步兵向主峰发起冲击还差两分钟。董来扶指挥战士们纷纷跳出坦克,拼命扑打大火,炮手始终没有停止射击。
坦克上的大火很快被扑灭,英军残存火力点也全部被摧毁。志愿军步兵按时发起冲击,顺利占领马良山主峰。英军皇家苏格兰团的500余名官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布满主峰,幸存的48名英军官兵则举手投降。事后,在被坦克打垮的碉堡中,发现了英军营长的尸体。 (责任编辑:鑫报)